李梵文怎么写( 二 )


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
(《留德十年》) 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了梵文 。他认为"中国文化受即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 。
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能有所发明 。"因此,"非读梵文不行 。
""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 。”(《留德十年》)"命运允许我坚定了我的信念 。
" 季羡林在哥廷根大学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学,学梵文、巴利文 。选英国语言学、斯拉夫语言学为副系,并加学南斯拉夫文 。
季羡林师从"梵文讲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成为他唯一的听课者 。一个学期 4O多堂课,学习了异常复杂的全部梵文文法 。
接着部分著作年轻时的季羡林 读梵文原著,第5学期读吐鲁番出土的梵文佛经残卷 。第6学期准备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 。
佛典《大事》厚厚3大册,是用混合梵文写成的,他争分夺秒,致力于读和写,"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个"优",获得博士学位 。
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 。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 。
"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 。""博士后"的岁月,正是法西斯崩溃前夜,德国本土物质匮乏,外国人季羡林也难免"在饥饿地狱中"挣扎,和德国老百姓一样经受着战祸之苦 。
而作为海外游子,故园情深,尤觉"天涯 。
2.马榕 梵文将当时佛教世界的最高水平的学说带回了中国,创立了宗派,他的宗教叫法相宗也叫唯识宗,也叫慈恩宗 。
他对中亚的佛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宗派代表了当时佛教世界最高水平的学说 。而佛教的学说是一种非常精微的分析,说明非常精神的道理,但中国人比较讲究综合,所以他在中国确实没有能够像禅宗,净土宗这样的传播状况 。
但在在玄奘圆寂以后的一千三百年之后,当中华民族走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西方民族侵犯的时候,似乎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法相唯识宗,曾经在辛亥革命以前出巨大的影响力 。比如说戊戌变法的谭嗣同是完全有机会逃脱,而抱定了变法必须有流血者的决心,谭嗣同也是法相唯识宗里边支持者 。
从这样的一个学说里边,引发出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这样烈士的形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形象 。那么我们为什么说玄奘对印度的佛学也有很多的贡献呢?这么说是有根据的,玄奘长时间留学印度,在印度广泛游历,他接触的都是当时佛教世界最具声望的学者,他掌握的是当时佛教世界最高水平的佛学理论 。
印度的很多印度佛教学说,甚至包括某些非佛教的学说,在印度本土已经失传 。我们知道印度在今天已经不是一个佛教国家,在印度几乎没有佛教的踪迹,而靠着玄奘的翻译工作,才得以在人类知识宝库中保存至今 。
当然很可惜的是,他有好几种用梵文写成的学说都没能留存下来 。玄奘法师对印度的贡献我们就可以看得更加的直接 。
当然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强调玄奘在佛经翻译过程中的贡献 。翻译技巧的高超、数量巨大,可以说全面超越了在他以前的译经大师,后来者难以匹敌,再要出现一个玄奘是基本不可能的,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他的佛学翻译史、世界翻译史上的地位应该是毫不过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