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 , 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 , 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 , 也很苦 , 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 。说起粽子 , 它不仅好吃 , 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 , 体现着乐趣 。
每年端午一到 , 母亲在头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 , 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 , 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 , 包成三棱形的粽子 , 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 , 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 , 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 , 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 , 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 , 蘸白糖再吃 , 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 , 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 , 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 , 说是为了避邪 , 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 , 不懂其中的含义 。
端午节早晨 , 起床后 , 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 , 今后一直带着 , 据说可以去病除邪 。其实在我心里 , 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 。
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 , 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 , 里面塞些棉花 , 放些香草 , 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 , 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
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 , 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 , 很受楚王器重 。后来 , 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 , 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 , 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
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 , 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 , 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 , 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 , 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 , 冒死进宫陈述利害 , 楚怀王不但不听 , 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 , 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 , 楚怀王悔恨交加 , 忧郁成疾 , 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 , 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 , 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 , 秦兵攻占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 , 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 , 万念俱灰 , 仰天长叹一声 , 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 , 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 , 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 。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 , 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
从此 , 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 , 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 , 投粽子 , 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 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 , 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 , 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 , 按地支顺序推算 , 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 , 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
五月五日 , 月、日都是五 , 故称重五 , 也称重午 。此外 , 端午还有许多别称 , 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 , 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