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新闻报道怎么写( 三 )


根据群众反映 , 对市长电话忽冷忽热现象进行调研 , 写出了《让市长电话真正解民忧》 , 等等 。这些作品 , 事实清楚 , 效果也比较好 。
有的部门通过电话与我取得联系 , 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探讨;有的部门就我提出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有的读者认为我写的评论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 , 有利于他们正确行使权利 。为何需要调查式评论 首先 , 做好调查式评论是提高见识的需要 。
众所周知 , 实践出真知 , 实践出思想 。有人说 , 现在的评论者 , 不管知不知道、明不明白的事 , 都敢评论 。
而一些作者对此则振振有词地说 , “没吃过猪肉 , 还没见过猪跑?”在这种理论指导下 , “没吃过猪肉 , 只见过猪跑”的作者 , 靠一些“百度”、“检索” , 把猪肉的味道、口感写得有声有色 。我想 , “只见过猪跑”的人 , 写猪肉的味道 , 肯定不及“吃过猪肉”的人 , 他永远写不出有深度、有力度、有独到见解的原创评论 。
而“吃过猪肉” , 就是调查研究 , 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见识 。其次 , 做好调查式评论是多出精品的需要 。
美国一位著名的评论作者说:“一篇好的评论 , 必须有出色的报道作为铺垫 。你不能只亮出观点 , 而永远不到事发地点实地调查 。
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 , 你要评估整体事件的意义 , 然后从中找到一个鲜明有力并且独特的视角 。”我把最近十六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评论作品粗读了一遍 , 除了一些党报命题作文外 , 这些不同时期的获奖作品 , 有一个共同特点 , 就是这些评论本身都是独立的新闻事件 , 都是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写出的文章 , 如《迎门春风吹人醉》、《帮着农民过大关》 , 而没有目前比较普遍的“据某某媒体报道”的文章 。
当然 , 言为心声 , 获奖不是写文章的目的 , 但获奖文章所折射的“原创”导向 , 却很有价值 。当然 , 这不是说格式化的“据某某媒体报道”不好 , 有读者需求的 , 当然要搞好 。
但我们还应投入更多的精力 , 多搞一些调研 , 多一些原创 。采访调查还是避免“假评论”的需要 。
对评论工作者来说 , 有一个“假评论”问题 。如前段时间 , 当有媒体报道了“纸馅包子”事件时 , 许多评论者对此评论 , 没想到这个新闻是假的 。
在我看来 , 你评论的对象是假新闻 , 那么 , 你所写的评论就是“假评论” 。这令评论者很尴尬 。
一些人说 , 评论者不管新闻真假 , 只管评论 。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
想想看 , “假评论”对假新闻的传播都起到了推波助澜、进一步扩散的作用 , 评论者不仅是假新闻的“帮凶” , 而且自己就充当了“杀手”角色 , 怎能不管新闻真假?当然 , 有些新闻事件 , 我们难以判别真假 , 但如果对社会多一些切身体验和长期观察 , 多一些调查研究 , 无疑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假评论” 。如何做好调查式评论 深入实践 , 是原创的基础 。
必须承认 , 现在看到的评论 , 除了正经严肃的大评论外 , 就是对事后新闻事件的“再处理” , 或者叫“再延伸”、“新事加旧理” , 具有原创性的、鲜活性的新闻评论越来越少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其中 , 作者脱离生活 , 不接触第一手材料 , 主要依靠加工第二、第三手材料写评论 , 关起门来说话是个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