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实践报告怎么写( 四 )


二.过年时为什么要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 , 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 , 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 , 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 , 馄饨“形如偃月 , 天下通食” 。
据推测 , 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 , 不是捞出来单独吃 , 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 , 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 , 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 , 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
大约到了唐代 , 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 , 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 , 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
这种写法 , 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 。
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 。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 , 即匾食也 。”
元明朝“匾食”的“匾” , 如今已通作“扁” 。“扁食”一名 , 可能出自蒙古语 。
清朝时 , 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 。饺子名称的增多 , 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 , 待到半夜子时吃 , 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 , 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 , “子”为“子时” , 交与“饺”谐音 , 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 , 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 , 结束了混状态 , 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 , 意为“粮食满囤” 。另外 , 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
女娲抟土造成人时 , 由于天寒地冻 , 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 , 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 , 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 , 用细线把耳朵拴住 , 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 , 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 。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 , 就包起饺子来 , 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 , 内包有馅(线) , 用嘴咬吃 。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 , 究其原因:一是 。
4.“我们的节日”社会实践报告怎么写你是二外的吗?我也是过年的传说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 , 头长尖角 , 凶猛异常 , ”年”兽长年深居海底 , 每到除夕 , 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 因此每到除夕 , 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 , 逃往深山 , 以躲避”年”的伤害.今年的除夕 , 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 , 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 , 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 , 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 , 老人坚持留下 , 众人见劝他不住 , 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 , 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 , ”年”兽混身颤栗 , 再也不敢向前凑了 , 原来”年”兽最怕红色 , 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 , 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 , ”年”兽大惊失色 , 仓惶而逃.第二天 , 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 , 发现村里安然无恙 , 这才恍然大悟 , 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 , 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 , 每年的除夕 , 家家都贴红对联 , 燃放爆竹 , 户户灯火通明 , 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 , 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2.过年的意义盼望着 , 盼望着 , 年的脚步终于近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 炎黄子孙历来都重视.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 , 大家便开始紧落密鼓的筹划准备.在着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里 , 亲人、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很困难了 , 而过年正是天涯海角的游子与亲人团聚的大好时机.在外工作的友人也可以再次相聚 , 虽然我体会不到游子的心情 , 但过年时亲朋好友聚在一块玩 , 却也其乐无穷.作为小孩子 , 当然最爱玩了 , 平日忙于学习 , 过年终于可以痛痛快的放送了.你们不妨与我分享我得大年吧!看晚会.除夕晚上刚吃完水饺 , 全家人便迫不及待的等待晚会的开始 , 尽管每年都有晚会 , 但每次晚会同样能够被小品、相声逗得捧腹大笑 , 时而陶醉于美妙的歌声中 , 时而惊叹于神气的魔术……放鞭炮.今年过年 , 我买了许多鞭炮 , 除夕夜十二点整时 , 我点燃了一大串鞭炮 , 新年的钟声与鞭炮声同时响起 , 场面十分壮观.闲来无事 , 还可以与弟弟放些小擦炮.在大人眼中虽无意思 , 但这些鞭炮声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过年时 , 把长辈给的压岁钱攒起来 , 买些自己需要的东西 , 感觉真不错!今年 , 我还学会了一项新本事———包饺子.吃着自己包的饺子 , 真香!过年是热闹的 , 但姐姐告诉我:“年的背后也寄托着厚重的责任 , 我们又长大了一岁 , 对于人生应该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对新的一年 , 如何调整自己 , 以新的自我面对新的一年.我想:这就是过年的意义吧!3.如何过年春节将至.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 , 春节才算是真正值得一过的“年” , 于是乎即使不是在体力上、至少也是在心理上开始忙碌起来.在一片过年气氛中 , 却有不少人在问 , 这个年该怎么过?如何过年 , 竟成了问题.这个问题对游子及游子的家庭来说 , 是极易解答的.风尘仆仆地在除夕前赶回家 , 把自己作为一份大大的年礼献给家人.家人盼回游子 , 想着法子给他以温馨.忙忙碌碌中 , 年就饱满而充实地过去了.这是年的经典过法 , 上过无数次银幕荧屏的.我等平凡小市民 , 象棵植物一样地生于斯长于斯 , 极少挪窝 , 无缘如此过年.看那些进城的民工 , 带着给家人的礼物 , 兜里揣着刚领到的人民币 , 挤上归家的春运专列.“回家过年喽” , 他们欢天喜地叫着.这才叫过年 , 这才象过年.他们辛苦一年 , 换来这份过年的喜悦.这是他们应得的喜悦 , 让人羡慕.也有人说 , 过年嘛 , 就是弄点吃吃.做主妇的最听不得这种说法 , 她们会说 , 这是“吃的灯草灰 , 说的轻巧话.弄点吃吃 , 这是容易的?”确实 , 如今的饭桌上 , 哪天不是鸡鸭鱼肉、时鲜菜蔬?再弄点什么新鲜的吃物以讨得大家的欢心竟成了难事.总不成另向珍稀动植物开辟新的食源?别的且不说 , 食性过杂 , 也不合现代文明呀.倒回去二、三十年时的过年 , 似乎有套程序 , 而组成这个程序的每一个环节 , 都给孩子们带来大大的欢喜.离过年还有半个月 , 大人们就开始备年货了.数着手里的那点定量供应的“票子”精打细算 , 家禽只有一只 , 买了鸡不能买鸭 , 鱼一斤蛋半斤 , 还有精确到以两计算的炒货糖果.但大人们总有办法再弄到点什么 , 末了总会有一顿一年里最丰盛的年夜饭操办出来.过年前几天 , 大人象赶小猪似的带着家里一群孩子到公共浴室或单位澡堂去洗刷一清 , 暖堂堂的蒸汽和充足的热水让孩子们的脸红得象苹果.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新鞋 , 可能只是旧棉袄外的一件花布罩衣 , 就能让小丫头美得“骨头没有四两重”.还有在年里面各家影院剧场都是满座 , 黑暗中能听到看客们嗑瓜子的声音……那种纯朴的快乐 , 真是不可得了.现在我们的舌蕾对美味麻木了 , 添件新衣也过于稀松平常 , 家里的纯平大彩电不仅让我们懒得上影院剧场 , 甚至已经让我们懒得看电视节目……物质贫乏的年代 , 我们从食物、衣服、沐浴、看节目中得到的快乐 ,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 , 却是一去不复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