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中国农民画家,靠临摹梵高作品为生,见到真迹后眼含泪光


画作|中国农民画家,靠临摹梵高作品为生,见到真迹后眼含泪光
文章插图

我想用我的艺术触动人们的心灵。我希望他们这样评价道:他所思甚深,所感甚柔。
——《至爱梵高》
艺术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触不可及,只能远远观望的美好。艺术家们笔下的风景,生灵,仿佛都带有生命,能与其知音产生共鸣。可当艺术与生计,与养家糊口联系在一起时,其中就多蕴含了一种不屈与坚韧。
梵高这位富有悲情色彩的艺术家,他在世时,卖出的作品少之又少。在他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之后,他的作品却成了珍品,甚至在百年之后,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村庄里的农民画工,靠临摹他的画作来养家糊口。然而这名中国农民画工,在临摹了梵高20多年,见到梵高真迹时,陷入了久久的沉默,并决定做出改变。

画作|中国农民画家,靠临摹梵高作品为生,见到真迹后眼含泪光
文章插图

家境贫寒,为了生计选择退学
1972年,赵小勇出生在湖南一个十分贫困的农村家庭。自小他就聪明伶俐,在入学后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在当时的农村,能够一直留在学校学习,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对于赵小勇这样贫困的家庭,几乎是天方夜谭。
尽管成绩十分优异,老师也都夸赵小勇聪明好学,认为他要是一直学习,肯定是前途无量。可面对后续学习的学费,再看看辛苦操劳的父母,赵小勇虽然渴望继续学习,但在冷冰冰的现实面前,还在上初中的赵小勇决定辍学,外出务工。
辍学那一年,赵小勇只有15岁。和许多年轻人一样,赵小勇来到了深圳,希望在这里开启新的生活。
在来到深圳之后,年轻的赵小勇在老乡的介绍之下,来到了一所藤篮厂,给树脂人物上色。在与色彩相伴的日子里,赵小勇渐渐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闲暇之时,他还会自己作画。

画作|中国农民画家,靠临摹梵高作品为生,见到真迹后眼含泪光
文章插图

来到"油画村",与梵高结下不解之缘
就在赵小勇默默无闻地在藤兰厂工作时,一位香港商人的行动,彻底改变了黄小勇的命运,这个人就是黄江。
黄江是香港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商,他看中了欧洲的油画市场,决定来到深圳,开一间画室,专门临摹欧洲名人画家的画作。
1989年,在仅有0.4平方公里的大芬村,黄江带着10几名工人,成立了自己的画室。这里的画师大多都是临摹名家的画作,然后将其出口到海外。
随着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多,大芬村的画室也越来越多,这里的画师在最多时,甚至达到了8000多名,而全球油画市场中70%的油画,都来自大芬村。
在深圳打拼了几年后,看到大芬村的发展,赵小勇通过老乡的介绍,也来到了这里。赵小勇没有系统地学过油画,之前他也都是靠着兴趣自学画画,在来到油画村后,他拜了师傅,静下心来认真学画。

画作|中国农民画家,靠临摹梵高作品为生,见到真迹后眼含泪光
文章插图

靠着勤奋努力,赵小勇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学成出师。然而,学成之后的赵小勇一直进行原创,此时的他只是一个毫无名气的农民画工,没有人愿意买的他的画。
画卖不出去,赵小勇的生活也十分窘迫,最拮据的时候,吃饭的钱都是靠老乡的帮助。
见到赵小勇一单都没接上,老乡好心提醒赵小勇,可以去临摹欧洲一些名家的画作。经过老乡指点,赵小勇明白梵高的画是销量最好的,于是他决定临摹梵高的画作。在经过半年的临摹后,赵小勇临摹得越来越游刃有余,他终于接到了单子,有能力来养家糊口。
或许赵小勇自己都没想到,在决定临摹梵高后的20多年,他都一直与梵高的画作相伴。当时许多画工在画画时都是选择合作来提高效率,而赵小勇则坚持自己一人完成一幅完整的画,随着技艺越来越娴熟,找赵小勇画画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赵小勇选择自立门户,单子最多的时候,他一个月接了2000幅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