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的隶书怎么写( 五 )


他早年的隶书以汉隶为本,多求精美,取法《乙瑛碑》、《封龙山颂》等,后来潜心研究汉代帛书、简牍,并将其和行草书融入到传统的汉隶之中,开辟了隶书的新的写法——草隶,也充分体现了书家的性灵之美 。从张海先生的隶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已与传统的汉隶的平稳庄重的风格有了明显的不同 。
首先,用笔极其丰富 。作品线条的粗细变化十分明显,行草书的笔意随处可见,甚至某些字像“如”字右面“口”字的转折处使用了魏碑的笔意,在一幅作品中融入了多种笔法,使得整幅作品充满了灵性 。
4、金石趣味 当代书法家在篆书和隶书的创作中追求金石趣味,是清代以来书法家所进行的探索的继续,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在这一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直接影响了当代隶书的发展 。在隶书作品中融入一些金石气息,可以增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使得原本就古朴厚重的隶书更添苍茫、浑厚的感觉,作品看起来也更加有质感 。
用柔软的毛锥在宣纸上追求古代书法在青铜器和石刻上所表现出的金石趣味,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但当代书家在这一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并获得了成功 。
这一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有陕西已故著名书法家陈少默先生,老一辈书法家天津的孙其峰先生和北京的夏湘平先生以及上海的张森先生 。陈少默先生的隶书取法何绍基,善用鸡毫作隶,篆隶结合,杂糅行草,用笔极为丰富,情趣盎然,风格奇特 。
5、碑简杂糅 在隶书作品中融入简牍笔意和情趣,是当代隶书发展变化的又一特点 。简牍帛书是隶书发展和创作的一个宝贵的取法之源,并且也是隶书发展最为快速的载体 。
许多书家都潜心研究简牍帛书,从中寻求隶书创新的道路 。在当代,将简牍帛书融入到隶书中,并且比较有自己风格个性的是北京的青年书法家张继和刘文华,张继作品中的简牍意味更浓一些 。
他初学隶书时,致力于《曹全碑》、《礼器碑》等规范隶书的研习,后对《秦诏版》、《张迁碑》、《石门颂》等雄浑方正且变化丰富的隶书刻石十分钟情 。在探索过程中,他从简牍帛书中吸取了更多的成分,从而形成了汉隶与简帛相结合的隶书基调,取《张迁碑》的遒劲、《礼器碑》的骨力、《曹全碑》的秀美,并将汉简的朴茂率真融入其中,把碑的法度和简的意味揉和在一起,使得他的隶书作品既表达出了碑之静穆、简之动势,同时得到了碑的金石之气和简的笔情墨趣 。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隶书欣赏和创作来讲,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汉隶古朴、规矩的艺术形式,而是更多地从隶书发展更为早期的阶段中吸取精华,因为这个阶段篆隶相间,书体变化尤为丰富 。如果把古代隶书的发展概括为先变化后规范的话,那么当代隶书就是先规范后变化 。
这些创新型隶书常用的丰富的创作手段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与传统隶书的溯源有着密切的联系 。
9.形容篆书隶书写得好的词语入木三分、力透纸背、龙飞凤舞、铁画银钩、遒文壮节
一、入木三分 [ rù mù sān fēn ]
【解释】: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
【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
【译文】:王羲之的书法做印刷版,工人削去,笔迹仍进入木头三分深 。
二、力透纸背 [ lì tòu zhǐ bèi ]
【解释】:透:穿过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