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体怎么写( 四 )


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 。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 。先秦
七言诗
时期除《诗经》、《楚辞》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模仿汉族民间歌谣写成的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韵文 。西汉时期除《汉书》所载的《楼护歌》、《上郡歌》外,还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等七言通俗韵文 。东汉七言、杂言民谣为数更多,如东汉末年的《小麦谣》、《城上乌》(司马彪《续汉书·五行志》)、《桓灵时童谣》"举秀才"(葛洪《抱朴子·审举》)都是很生动、通俗流畅的七言和杂言民间作品 。相传汉武帝曾会聚群臣作柏梁台七言联句,但据后人考证,实系伪托,并不可靠 。魏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的第一首文人创作的完整七言诗 。以后汤惠休、鲍照都有七言作品 。鲍照的《拟行路难》18首,不仅在诗歌内容上有很大扩展,同时还把原来七言诗的句句用韵变为隔句用韵和可以换韵,为七言体的发展开出了新路 。从梁至隋七言体诗歌逐渐增多,至唐代七言诗才真正发达起来 。七言诗的出现,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1]
6.七言绝句怎么压韵七言绝句就是每句七个字 。最基本的押韵要求是第二、第四句最后一字的韵母相同(平仄也相同) 。第一句最后一字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 。
绝句对平仄的要求比较宽 。学习的时候可以先搞懂“押韵”和学会分辩字声的“平”“仄”后,再慢慢对照“律绝”四种平仄格式,逐一套用 。
现代七言绝句和古代的押韵方式是一样的,通俗的来说,一二四句每句最后一个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第三句不必也不能押韵,否则就失去了绝句的韵味,成了顺口溜或打油诗了 。
拓展资料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 。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 。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
七言绝句其中第一第三句都该用仄声字收尾,完全符合格律要求,只不过这首诗作者用了同一声韵的仄声字在这两个位置,并非有这种定律 。如果是仄韵绝句【很少见】第三句也不必考虑押韵问题,只要是平声字收尾即可 。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七言绝句
7.七字笔顺怎么写七字笔顺写法如下:横、竖弯钩
七拼音:qī,注音:ㄑ一,部首:一部,部外笔画:1画,总笔画:2画,五笔:AGN
仓颉:JU,郑码:HD,四角:40710,结构:单一,电码:0003,区位:3863
释义:
1、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
2、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柳七[liǔ qī]
宋柳永排行第七,人以此称之 。
2、七绝[qī jué]
七言绝句的省称 。
3、累七[lèi qī]
佛教语 。人死后每七日斋祭一次,至七七日止 。也称斋七 。
4、过七[guò qī]
旧俗人死后每七天举行一次吊祭仪式 。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断七 。
5、七弃[qī qì]
七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