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形象比外在更重要|晨读 | 六祖

光有好看的外表,而没有内在的“美”,那就是人们所说的“绣花枕头”、“油漆马桶”,金玉其外而已。
内在形象比外在更重要|晨读 | 六祖
文章插图
《非相》是荀子的一篇文章,说的是不要过于注重外表,尤其不要相信吉人天相的话。
他举例说,孔子的长相就不怎么样,简直一个驱鬼的蒙面人,谁见了都不会说他好看;他还说“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古贤们外表形象大都不敢恭维,但他们都是杰出的人物,有丰富的知识和学问。
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屈原说:“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他就喜欢好看的新颖的衣服,到老也喜欢。唐朝时,进士登科,第一条件就是外表形象:“一曰身,体貌丰伟。”现在人们对美的追求,出现空前的“务虚运动”,是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
而内在的形象,比外在的更重要,我们干工作、做人,更主要的,是要注意塑造内在的形象,光有好看的外表,而没有内在的“美”,那就是人们所说的“绣花枕头”、“油漆马桶”,金玉其外而已。
佛教故事里有个慧能大师,没有文化,不识字,初在五祖弘忍门下是个舂米打杂的小沙弥,模样平平,但他学习佛理十分刻苦,虽然目不识丁,但对诸佛妙理能够心领神会,后来成为中国禅宗第六祖。当时四川有个和尚,叫方辩,会雕塑,他到广东要给慧能塑像。六祖说,你先塑出个样子给我看看,结果塑出来十分像六祖,但六祖并不满意,说:“汝善塑性,不善佛性。”酬以衣物,想把这个四川和尚打发走。但方辩没有走,而是皈依慧能,用十年时间,观察他的生活起居。慧能的意思也说得明白,塑一个人的形象(色身相)容易,但塑出“法本相”就非同小可。他的意思是:法本相实为空灵(内在,抽象),肉体之身,有生有灭,唯道(信仰、学识、修养)则在色身之外。人生在世,有各种色身,生生灭灭,来去匆匆,唯道不具色身相,所以塑出法本相,才算成功。
十多年后,慧能圆寂,方辩又为他塑了一尊像,很像真身,究竟是否塑出了“佛性”,六祖慧能已经看不到,无法表态了。但慧能的意见值得方辩考虑,塑造形象不只是一个艺术行为,还有人生修养的自我完善。所谓惟妙惟肖,曲尽其妙,不过是塑匠的外在标准,而人的形象塑造,是不能单靠外形塑造来完成的。
无独有偶,罗马教皇也让人为他作一幅画像,画得非常逼真,他看后,说了一句话:“过于像了!”赏给画家一枚金币,金币上刻有四个字:“十分真实”。教皇相貌很丑,年纪又老,看上去有些“色厉”,画家确实把这些真实地表现出来了。但除此之外,教皇还是个法律学者,而且很会数学,这个内在的气质,画像里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表现,虽然打了十分,却未能免俗。
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也绘有肖像,画家是马丁·特罗斯霍特,他在1623年所作对开本的第一幅莎士比亚木刻肖像,就不成功,这幅肖像没能反映出莎士比亚这样丰富而又巨人式的个性。本·琼生(Ben Jonson,约1572年6月11日-1637年8月6日,英格兰文艺复兴剧作家、诗人和演员)为此肖像配了一首诗,写得很机智俏皮:
【 内在形象比外在更重要|晨读 | 六祖】你在木刻上看到的是莎士比亚外在的特点。艺术家竭尽所能地力求与自然作一争竞。啊,如果他能在铜版上雕刻出面貌而又能保持才智之士固有的特色,他就会是真正的伟人!然而,他不能;因而我要向大家进一言:看书,不看肖像。
莎士比亚的灵魂思想和心肠体现在他的作品里。他在其中把一切向我们袒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