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仲连|做人,懂分寸,知进退( 二 )
文章插图
如果说靠三寸不烂之舌成功游说,可能还只是体现一位辨士的基本实力。但,能让鲁仲连从众辨士中脱颖而出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鲁仲连知进退。邯郸之困解除后,平原君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最终也没有接受。于是,平原君设宴答谢鲁仲连。酒喝得正起劲的时候,平原君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所以被天下人看重,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除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做生意,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最后,鲁仲连辞谢平原君而去,终生不再相见。
文章插图
作为一名辨士,最难的就在于知进退。勾践灭吴之后,范蠡懂得退隐,泛舟五湖,落得逍遥自在。而文种不知进退,最终被越王赐死。鲁仲连懂得进,在天下有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史记》中,记载了鲁仲连“一箭定聊城”的故事。聊城本来是齐国的城池,在被燕国夺取以后,齐国一直想办法夺回聊城。可是,齐国大将田单攻打聊城一年多,士兵们死得死、伤得伤,却还是攻不下。就在这时,鲁仲连写了一封信,包在箭上,射进城去,到了燕国大将燕冲那里。燕冲看了他的信,哭了好几天。信中究竟写了什么呢?首先,鲁仲连要燕冲敢于决断,否则就是不忠、不勇、不义之人。接着,他分析了各国带兵的情况。楚、魏两国军队都先后从齐国撤回,而燕国救兵又没到,这时,齐国全部的兵力准备全力攻打聊城。并且,燕国正在发生动乱。摆在燕冲面前的,有两个退路:一个是保全兵力回燕国镇压动乱,一个是投降齐国。这两种选择虽然都是做逃兵,但好歹保住了性命。鲁仲连已经给燕冲做出了选择,但燕冲心里始终在纠结。他想要回归燕国,却担心已经产生嫌隙,怕被诛杀;想要投降齐国,却因为杀死和俘虏的齐人太多了,恐怕降服后被侮辱。他长叹一声:“与其让别人杀死我,不如自杀。”之后,聊城大乱。齐国大将田单终于拿下了聊城。一封信退十万兵,鲁仲连又立下奇功。齐王想要封给他爵位。鲁仲连听后,连忙潜逃到海边隐居起来,他最后说了这样一句:“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与其一身富贵而屈身侍奉他人,我宁可一生贫贱,却能轻视世俗,而放任自己的心志啊。太史公司马迁这样称赞鲁仲连:他能以布衣身份,纵横快意地放浪形骸,不屈服于诸侯,评论当世,连大权在握的公卿宰相们都不得不折服。在功成的时候,避开名利的诱惑,的确是一种智慧之举。懂得了如何退,不仅能保全自己,还能获得真正灵魂上的自由。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资治通鉴·卷六·秦纪一》 中,魏安釐王曾问国相孔斌,谁是天下之高士。孔斌说:“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如果退而求其次的话,鲁仲连勉强能算一个。”安釐王并不赞同,说:“鲁仲连老是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做的事,无非是为了做给别人看,此人表里不一,不是真正的君子。”这时,孔斌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作之不止,乃成君子。”意思是,不管他真心还是假意,只要坚持不懈地演下去,久而久之就会弄假成真,成为真正的君子。每一次救天下于水火,每一次功成之后急流勇退。唐代诗人李白游历齐鲁大地,临别时写了一首《别鲁颂》: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懂得进退,让鲁仲连成为一名优秀的辨士。鲁仲连也用一生中的两进两退,告诉天下世人:进可兼济天下,退可独善其身。进退自如,才是人生最自由的状态。
- 蝴蝶迷@鲁智深武松有十一个兄弟,宋江有八大金刚和蝴蝶迷,打起来谁会赢?
- 方腊#鲁智深生擒方腊后说了2句话,共6个好汉听懂了,离开宋江得善终
- 水浒#宋江最害怕的梁山好汉,不是武松,不是鲁智深,宋江怕他杀了自己!
- 知人者@鬼谷子:做人千万别太老实,牢记四句口诀,让你识破天下人!
- 老虎$如果互换一下,武松能不能拔垂杨柳?鲁智深能不能打死老虎?不能
- 七律!崔颢《黄鹤楼》千人无人敢仿,鲁迅一气之下仿一首,开篇就惊艳
- 褚汝航&做人王阳明,做事曾国藩
- 春节!「虎风虎韵齐鲁行」赵金厚专栏 | 过春节 话习俗
- |老员工劝诫:做人不能太实在,要在这3个方面“留心眼”,不会错
- 鲁公!艺术家最体面的活法:参加拍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