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的式怎么写( 二 )


按不同的目的,可以分成为了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利益而建立的友谊,为了阶级、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产生的友谊 。按不同的性质,可以分成在共同的奋斗中,互相深刻了解建立起来的友谊;在一起吃喝玩乐中,互相吹吹拍拍建立起来的“友谊” 。
按不同的内容,又可以分成,在你工作遭受挫折时给你帮助,生活遇到烦恼时给你安抚的友谊;在你一帆风顺时给你捧场,在你自鸣得意时为你叫好的“友谊”;“患难相共、生死相托”的友谊;“利则相攘(偷窃)、患则相倾(坑害)”的“友谊”;君子之间“淡淡如水”的友谊;小人之间“甘言如饴”的“友谊”…… 有了分类,可供议论的内容一下子变得丰富多了 。分类,不仅打开了你的思路,而且使你看到了问题的深入 。
由此看出,分类法是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认识事物的性质,把那些抽象的论题具体化的一种方法 。c 层递法 是一种把论题加上其他成分,进行变形思考的方法 。
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如果只就这个概念来谈就很容易使议论空泛、不深入 。这时候,可以考虑采用“层递”的方法,缩小议论,使文章层层深入 。
层递法可分两种方式:一种是增加定语,随着论题不断增加定语,文章的思路便不断向前发展,议论的范围就不断集中到更小的范围之内 。比如《谈奋斗》这样一个题目,第一层可以泛谈“奋斗”,第二层增加成分,谈“青年的奋斗”,第三层继续增加成分,谈“二十世纪中国青年的奋斗”;另外一种方式是扩展论题内容,把一个抽象的论题具体化,从而使文章思路更开阔、论述更全面 。
比如《论学习》 d 阐述法 即在论证过程中对论据进行阐明、解释,把论据中蕴涵的借以证明论点的内容揭示得更鲜明、更充分 。可借助于这一方法打开思路 。
例如,邓拓的《不要秘诀的秘诀》中,曾引用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的一段话来论证读书不能求助于“秘诀”,而须自己下功夫: “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 。
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 接着作者作了如下阐释: 用现在的眼光读这一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 。
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十二世纪后半期的人 。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人 。
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 。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 。
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 。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他的这个主张,过去很少有人注意,因为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而提出了这种主张,我想还是值得推荐的 。
作者通过对一段文言文的阐释,借以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也可以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观点进行条分缕析的阐述,以使观点鲜明、突出 。
e 反弹琵琶法 对于有些似成定论的问题,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你就发现未必恰当 。这就需要我们拿出破旧立新的气魄,推翻传统的看法,提出新的见解 。
这种逆向思维出新意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反弹琵琶法”,它可以打破陈旧观念,使新的观念出台 。比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名言,似乎是不可移易的真理,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个观点意在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但外因总是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句话是不对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