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实践创新怎么写( 三 )


4.“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可行性分析怎么写参考例文:《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娴来源:《小学时代:教师版》(长春)2010年4期第55页 【作者简介】张娴,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天一学校 。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所强调的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重视的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应大力提倡 。”
不可否认,在一线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于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在认识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革 。一、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1.“走过场” 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把实践活动课当作一种教学改革的摆设,重结果、轻过程,重求同、轻存异,重表达、轻实践 。
对整个实践活动课的理解停留在“走过场”的层面上,教学活动简单化,教学形式简易化,教学效果很不明显,有时甚至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2.“放鸭子”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改革这么多年来,还有不少教师对此缺乏必要的认识 。
在某些人的眼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个“大杂烩”,就是把各种各样的活动综合起来就行了 。只要学生玩得开心,课堂气氛热闹一点,综合实践活动课就算起到了效果 。
由此带来了两种倾向,一是放任自流型 。教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全部扔给学生,让学生去自我发挥,玩到什么程度都与教师无关 。
二是自我陶醉型 。教师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玩得开心,但对于教学的目的性却并不明确 。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的是学生的生活积累,重视的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实践中产生的生成性知识,教师不能成为“局外人” 。3.“打游击”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似乎并没有一本完整而系统的教材,最多仅仅是在单元练习上有所体现,而且在考试的过程中也很少涉及 。
这就导致了整个实践活动课的教学长期处在零散的、作坊式的组织状态,大部分活动都是教师依据自身的认识、教学的需要进行安排,有时甚至不再安排这方面的教学 。这种随意性很强的状态,不仅导致教学缺乏系统性,而且使教学的内容欠缺理性的色彩 。
二、实践活动课改进的方式 1.强调综合性,着力挖掘资源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强调整个课程的综合性 。对于教师而言,一定要打破语文即是课本的小圈子,重视语文本身具有的丰富内涵,构建起一种“大语文”观念,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课程资源,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体系,努力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结合,让每一门学科都能为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贡献力量 。
例如,我在班级中开展了“说说家乡”的综合实践活动 。我首先在两个星期前就把“寻找身边的家乡味”这个题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亲友咨询、书籍翻阅等手段,全方面了解家乡的物产地貌、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特产风光、改革成就及存在问题,以此锻炼学习的积累材料的能力 。
在此基础上,来到课堂教学后,我先是让学生为家乡的旅游局设计一个旅游的口号,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用最精短的话语总结出家乡的特点,然后再要求学生充当家乡的导游,由教师扮演游客,倾听他们的讲解 。学生兴趣盎然,不仅很好地掌握了交际的技能,而且进一步熟知了家乡的风物,培养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