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寿字怎么写( 二 )


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 。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 。”“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 。
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 。
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就有传为他书写的“滚雪”隶书碑刻 。相传他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 。
相传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学书非常刻苦,特别注意阅读和默写名帖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在行路中,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辗转赏读,站得两腿发酸,干脆坐下来读 。
这样连续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读帖犹同古人对话,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 。
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 。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
帖临一本,书观百家 。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 。
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 。入于眼,融 。
3.100用连笔怎么写只有一个办法,熟能生巧 。
如果把字写快的代价是字难看、难认(过不了几天自己都不认识,这种情况很常见),就不要写快了 。
即使不用书法标准来要求,至少要在写得端正易于辨认的基础上写快,可以推荐一些方法:
1、手腕用笔:肯定比手臂、前臂用力快很多;
2、临楷帖:硬笔毛笔贴皆可,先临楷体,做到将字写端正、笔顺用熟练 。
3、临行帖:转临行书贴,一定要硬笔(任平、赵彦良等),将行书的笔顺、笔画、连笔方式练熟 。
4、自行练习:大量进行书练习 。临摹的行书达到一定的数量级,会发现某些偏旁部首的连笔及简化替代规律,没有临摹过也没有规律可资借鉴的字可以重点突击 。当写字达到易辨认且不难看时,写字自然快速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常用汉字只有3000多个,练得越踏实,写得越顺手 。
连笔字:即行书,草书的俗称,凡笔画首尾相连皆是连笔字 。可以作贬意,形容写字潦草无法辨识 。如:他写的都是连笔字,鬼都看不清 。用作褒意则可以说:他的连笔字写得很棒,意思是他写得一手好行书 。连笔字,顾名思义,是人们在自己本有的书法习惯上稍作的改动,使原本“横平竖直”的字体有了连贯性,既加快了书写的速度,又形成了个人书写的独特风格,备受人们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