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来历怎么写( 七 )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 。“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 。
“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 。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 。
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1323634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 。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 。
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 。
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 。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 。
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 。”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 。
中秋节还要吃月饼 。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 。
终于在这一天烘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 。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阴历九月初九 。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 。
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代,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 。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 。
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
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 。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