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文《以叶隐形》的翻译原文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 。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辨,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恒言答曰:“见 。”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自欺欺人,这与“掩耳盗铃”相像 。
翻译
楚国有个人非常贫苦,读了《淮南方》,知道螳螂捕捉知了时用一片树叶把自己遮蔽起来,就可以隐形,使知了看不到自己 。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朝上,摘取树叶 。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结果树叶掉落在地上,而树下原先有许多树叶,再也分不清哪一片树叶是他想用来隐形的 。于是他扫了好几斗树叶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来遮蔽自己,还不时地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妻子开头总是说:“看得见 。”被他打扰了一整天,已经厌烦极了,丈夫仍然纠缠不休,妻子就干脆哄骗他说:“看不见了 。”这个人暗中笑了起来,显得异常高兴他还携带着这片树叶跑到街上去,当着别人的面偷东西,给官吏抓着送到县衙门去了 。县官审问他,他便把此事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
4.竹叶或树叶,在古文或古诗里有什么代称或其它名字竹叶在古诗里的代称有:甲刃 。
树叶在古诗里的代称有:木叶、落木、落黄、苦叶 。
1、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三.竹》宋代:苏轼
释义:
南风起,吹乱前庭的竹子,竹叶互相击打,发出高高低低的音节 。
2、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 。
《风流子·木叶亭皋下》宋代:张耒
释义:
树叶纷纷飘落到水边平地上,重阳节近了,又到了捣寒衣的秋天 。
3、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 。
《点绛唇·素香丁香》宋代:王十朋
释义:
树叶还是稀稀落落的,丁香树叶下丁香花就开放了 。
4、木剪空山瘦,西风扫落黄 。
《秋意》宋代:华岳
释义:
树木凋落,山看着单薄了,西风吹起黄叶 。
5、苦叶萧疏久,秋匏亦委沙 。
《除架》明代:何景明
释义:
枯叶稀稀落落的,成熟的瓜已经干扁的会响了 。
5.急求古文(一叶障目)的原文和意思原文:夫耳之主,目之主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声
译文:耳朵是管听的,眼睛是管看的 。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就会连泰山也看不见;两粒豆子塞住耳朵,就会连雷声也听不见 。
出处 《欧冠子·天则》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 。这来源于古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句 。
后人解释此语时,以三国时期邯郸淳写的《笑林》最为有趣 。他讲“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笑话说,楚地住着个穷书生,想发歪门邪道之财 。书生记得读书时读过螳螂捕蝉故事,那螳螂藏在树叶后,一举成功 。
于是他去找荫蔽螳螂的树叶 。他真的发现一片螳螂藏于后的树叶,连忙摘下来,却不小心滑了手,那片树叶掉在一堆落叶当中了 。书生将所有树叶装进箩筐之中,带回家一片片挡住自己眼睛做试验,并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开始时妻子如实回答看得见,但是这穷书生不厌其烦地拿一箩筐树叶试验,妻子突骗他道:“这片叶子荫蔽住你了,我看不见了 。”穷书生如获至宝,认为这就是那片藏螳螂的神叶 。他带着那片树叶,跑到集市上挡住眼睛便拿商贩的货品 。当然,立即被商人将他抓住交官了 。县官一听案情,早笑得前仰后合,觉得书生蠢钝迂腐到幼稚可笑!骂他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狠揍一顿,把他赶回家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