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周年包袱怎么写( 二 )


传统的“七月半” , 在我的家乡(文成金洋乡一带)是除了“春节”之后的第二大隆重的节日 , 家家户户都过啊 , 备受男女老少喜爱 。在我们那里 , 传统还是比较好的 , 一般清明前后上给已故亲人上坟护土、扫墓、挂纸 , 也烧一些纸 , 至今还流传“有儿坟上飘白纸 , 无儿坟上草生青”的方言;到了“七月半” , 家家户户肯定给已故亲人烧钱纸;当然 , “过年”的时候也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祭奠一下 , 也烧点纸 。
不过春节、清明烧钱纸都不隆重 , 是礼节性 , 唯有“七月半” , 可以说是烧钱纸 , 是给已故亲人送“钱” , 家家户户 , 无论贫富 , 都高度重视 , 不含糊 。其实 , 在我的家乡 , “七月半”并不是农历七月十五号那天过 , 按照风俗 , 一般都是提前到农历的七月十三日来过 。
当然 , 在全国各地风俗也不一样 , 有过农历七月十四号的 , 也有过农历七月十五号 。我这基本都是农历七月十四号过的 , 在我们那里 , “七月半”这天 , 郑氏管事人就去镇里请有名气道士先生来在郑氏祠堂做普利道场几乎家家从早上就忙碌起来 , 买钱纸、封包、写包 , 中午杀鸡杀鸭捉鱼…..为一桌丰盛的晚饭做足准备 , 晚餐当然就大吃一顿 。
晚饭后等天黑下来 , 抢先选择村边、树旁、小溪或大门口进行所谓的“烧包”(也称“烧袱包”) , 让老祖们以及过世的亲人最早接到钱财 , 以保佑后代吉祥平安财运亨通 。烧“袱包”的同时 , 也烧些稻草、香 , 散钱纸 。
相传 , 烧散钱纸是给无后人的故人和挑夫的 , 香和稻草作为“阴间”的扁担 , 烧的纸钱 , 已故亲人拿不完 , 要请阴间的人挑回去 。我们这里每年的七月半鬼节都要写封包 , 烧给死去的亲人 ,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头痛 , 那些称谓的写法难记 , 每次我都要问那些老人 , 恰逢中元节之际 , 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元节写包的问题 , 封包最关键就是参照族谱上名字 , 以后不用每年都去找了 。
. 这种包袱是祭祀逝去的亲人用的 。包好后一烧 , 就算把钱寄出去了 , 就像邮局寄包裹一样 , 只不过收件人在阴司地府 。
既然是寄钱的包裹 , 就得写清寄件人收件人姓名(收件人的地址当然是没法写的 , 寄件的地址便也免了) 。这叫写包袱 。
写包袱有很多讲究 , 学问很深 , 所以请读过书的老先生写的多 。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 。
草体 , 压着折纸的缝写 , 代表封口 , 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 。正面的写法就较复杂了 。
譬如在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 某人给故去的父亲写包袱 , 正面就这样写 。中元寄钱故显考某府讳某某老大人魂下受用" 即日化子 某某某 某某某孙媳 某氏 某某某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 , 中间一行则改为“故显妣某府某老孺人” 。
其右上角的“中元寄钱” , 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时间 。人刚死 , 烧包袱过去 , 谓伴棺寄钱;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 , 烧包袱过去 , 分别为“元旦寄钱”、“端阳寄钱”、“中元寄钱”、“中秋寄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