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名官吏李三才为什么一连十五次提出辞呈?( 二 )


李三才王锡爵
李三才和王锡爵都是明朝着名的官员,李三才生于哪一年不是很清楚,卒于1623年,1674年中进士之后入仕 。王锡爵生于1534年,卒于1611年,1562年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二入仕 。从生卒年月和入仕时间上来看两个人是同一时期的人 。两个人存在着某些相同的地方,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下面就比较一下李三才和王锡爵 。
李三才和王锡爵都是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就受到比较好的教育 。李三才世代为武功右卫的军官,而王锡爵其父王梦祥为南京国子监监生,其母吴氏为富家女 。从出身上来看两个人可谓是半斤八两 。
从李三才和王锡爵的为官之路来看,李三才的为官之路要比王锡爵更加坎坷,李三才因为得罪了明神宗而造成为官之路的坎坷,而王锡爵却在自己为官的时候得罪了当时的权臣而使得自己的为官之路出现了坎坷,但是总的来说王锡爵的为官之路要比李三才更加顺畅一些,王锡爵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代皇帝,始终是得到皇帝的信任与重用的 。并且死后殊荣不减 。而李三才却因为得罪了万历皇帝而始终在外地为官,最终不得不放弃官职改为开坛讲学,创办了双鹤书院,而且一直以来李三才就处于党争的漩涡之中,甚至是死后也不能够避免党争带给自己的灾祸 。
从李三才和王锡爵二人的成就来看,李三才在任职期间得到了百姓的拥戴,淮、徐一带百姓为了纪念李三才给他们带来的好处,集资修建了生祠,“聚族为之肖像其中,朝夕起拜于其下不绝”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三才有良好政绩和威望 。而王锡爵的官位要比李三才高很多,一直是朝廷的重臣,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京师度过的,并没有直接为老百姓做出什么功绩 。
李三才 辞呈
李三才是明朝一位为人高调的官员,也是一位仗义执言,敢于犯颜逆鳞的官员,李三才虽然是为官多年,但是始终没有被官场之上的尔虞我诈磨掉自己的棱角,始终是一位凭着自己的良心做事,凭着自己的肝胆做事的人 。正是因此,所以李三才的为官之路坎坷异常,李三才更是多次提出辞呈,下面就说一下李三才提出辞呈的事 。
1599年,李三才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并巡抚凤阳诸府 。神宗为了搜括民脂民膏以供自己挥霍,派遣出大量的矿监税使,弄得各地怨声载道 。李三才所在的辖区也不例外 。李三才心疼自己的百姓,于是多次上疏言辞激烈的要求明神宗撤销矿监税使,但是明神宗置之不理,虽然是置之不理,但是心中已经非常厌恶李三才,在心中已经想要找机会好好修理一下这个敢于逆鳞的官员李三才 。
机会终于来了,李三才辖区内运河清口一段河水干涸需要开浚并建立新闸,明廷无力支出这笔费用,李三才就请朝廷留下北运的漕粟暂时用作工费 。这一建议遭到户部督储侍郎赵世卿的反对,为了对赵世卿施加压力,李三才借口有病向神宗提交了辞呈,早就对李三才不满的神宗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后来由于朝廷没有派出合适的官员来代替李三才,所以李三才一直留任 。李三才一直与东林党走的比较近,所以被当做了东林党人,于是李三才的任用与否实质上演变成为一个东林党与浙党等反对党之间的党争问题了,并且成为万历朝东林党与反对党之间最为激烈的一次直接交锋 。
【着名官吏李三才为什么一连十五次提出辞呈?】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李三才无能为力,只好请求罢职 。李三才一连十五次提出辞呈,但是都没有得到回音,于是不等神宗允许,李三才自动离职卸任,回到通州定居了 。结果明神宗也没有为此责罚李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