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字的隶属怎么写( 二 )


采访人员手头有一本《历代书家名人书茶字印谱》(即茶字一零八),其中记录了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颜真卿、王羲之、苏东坡、欧阳修等名人书写的茶字,采访人员特选择了几幅见报,以飨读者 。
2.“茶字”这个字的来历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荼"字 。"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 。
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 。
一、茶的释义:
1、常绿木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花一般为白色,种子有硬壳 。嫩叶加工后就是茶叶 。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
2、用茶叶做成的饮料 。
3、旧时指聘礼(古时聘礼多用茶) 。
二、组词:
茶叶、喝茶、茶杯、茶房
茶馆、茶楼、茶饭、茶汤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异体字:
三、相关组词:
1、茶楼[chá lóu]
有楼的茶馆(多用于茶馆的名称) 。
2、茶饭[chá fàn]
茶和饭,泛指饮食 。
3、茶汤[chá tāng]
糜子面或高粱面用开水冲成糊状的食品 。
4、沱茶[tuó chá]
一种压成碗形的成块的茶,产于云南、四川、重庆 。
5、茶园[chá yuán]
种植茶树的园子 。
3.“茶”字的起源由来古代繁体茶字怎么写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 。
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提到的“荈诧”就是茶,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蔎”;在《神农本草经》中,称之为“荼草”或“选”;南朝宋山谦之的《吴兴记》中称为“荈”;东晋裴渊的《广州记》中称之谓“皋芦”;此外,还有“诧”、“奼”、“茗”、“荼”等称谓,均认为是茶之异名同义字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也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
总之,在陆羽撰写《茶经》中,对茶的提法不下10余种,其中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荼 。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 。
“荼”,在古书中一字多义,一指苦菜,二指茅草、芦草之类的白花,成语中就有“如火如荼”一词;三指茶叶 。由于茶事的发展,指茶的“荼”字使用越来越多,有了区别的必要,于是从一字多义的“荼”字中,衍生出“茶”字 。
陆羽在写《茶经》时,将“荼”字减少一划,改写为“茶” 。从此,在古今茶学书中,茶字的形、音、义也就固定下来了 。
茶叶在中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 。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 。
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可以说,茶的发现和利用经历了食用、药用、饮用的发展过程 。
4.茶叶的“茶”字怎么理解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字极深象征性意义,自“茶”字普遍使用后,古念文人对茶字有不少趣解 。
①“茶”字来龙去脉:古时代称“茶”为“荼”,何时少了一笔的呢?那是在唐代开元年间,编了一部《开元文字音义》由唐玄宗作序,书中改“荼”为“茶” 。皇帝代序的书谁还敢不遵照执行?经过一段混用时期,“茶”便完全取代了“荼”字 。陆羽撰写《茶经》时,一律写作“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