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城无处不飞歌 歌圩文化代代传( 二 )


扶持传统歌圩 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根据各县(区)传统歌圩点存续状况、活动规模、歌圩特色、民众参与程度等情况 , 对横县壮族三相圩逢、灵水壮族歌圩、上林三里壮族歌圩、更望湖壮族歌圩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歌圩予以重点扶持 , 支持开展歌圩活动 。
横县壮族三相圩逢是典型的夜歌圩 , 于每年农历六月十四日至十七日举行 , 是南宁市乃至广西目前原生态传承方式好、持续时间长、活动规模大、群众自发参与度高、歌圩内容丰富的传统歌圩 。 灵水壮族歌圩是武鸣区目前最大的歌圩 , 也是壮族地区有影响力的大歌圩 , 除每年“三月三”政府组织的大型歌圩活动外 , 每月29日还固定开展月歌圩活动 , 灵水现已成为广西歌王大赛固定举办地 。 圩期吸引周边无数山歌爱好者前来“趁圩” , 区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赶歌圩 。 这些歌圩活动促进了乡村旅游 , 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业的发展 , 增加了民众的收入 , 实现文旅融合发展 。
建立传承基地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南宁市在保护区内先后建立了横县云表镇邓圩壮族歌圩传承基地、邕宁区新江镇团阳壮族歌圩传承基地、“三月三”歌圩传承基地、壮族三声部民歌传承基地、松柏汉族多声部平话民歌传承基地、横县壮族伏波庙会传承基地、武鸣区城厢镇第三小学、武鸣区罗波镇罗波社区等一批歌圩传承基地 , 重点建设了壮族歌圩(上林三里歌圩)传承基地示范点 。
此外 , 保护区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帮助 , 在场地、演出设备、服装道具等方面予以扶持 , 支持开展传承活动 , 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作用 。
建设人才队伍 多措并举开展传承教育活动
近年来 , 保护区建立了一支以市、县(区)文化机构业务人员为骨干 ,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镇(街道)和村(社区)业余文艺队伍为基础 , 社会志愿者等为补充的非遗保护队伍 , 通过组织歌手采风、歌手培训班、学术研讨等方式 , 提高传承人技能和保护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 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 借助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等文化活动 , 传播壮族歌圩文化 , 还通过举办歌王争霸赛、壮族歌圩音乐节、民俗表演、庙会等活动 , 不断提高文化影响力 。
教育是传承的前提 。 我市多次开展“壮族歌圩进校园”活动 , 开展山歌教学 , 举办“朵朵花儿山歌飞”壮族歌圩进校园成果展 , 还组织专家学者挖掘、整理、抢救壮族歌圩文化资源 , 出版《壮族歌圩调查研究》《南宁歌谣(壮族卷)》等专著 , 以多种方式深入推进歌圩传承教育活动 。
【|邕城无处不飞歌 歌圩文化代代传】今后 , 壮族歌圩文化(南宁)生态保护区建设将进一步加大对传承基地的建设力度 , 在各县(区)培育一支山歌传承队伍 , 积极支持传承人(传承群体)开展传承活动 , 组建一支稳定的表演团体 , 集中培训骨干歌手 , 利用歌圩文化和传统村落的资源优势 , 结合南宁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族风情游 。 同时 , 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 提高区域性整体保护水平 , 让壮族歌圩文化世代相传 。 (文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