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春联怎么写( 二 )


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
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文学释义】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 。
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的一种 。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对联 。
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 。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 。
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楹联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 。
它最初起源于桃符 。桃符是我国古代挂在门框上的,画着或刻有避邪图形或字迹的两块桃木板 。
桃符早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当年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画着或刻着降鬼大仙“神荼”、“郁垒”桃符的习俗 。那么为什么桃木能避灾驱邪呢?根据我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记载,远古时代有座山是个鬼的世界,叫鬼域 。
在这个鬼域门口,有棵大桃树,树冠能覆盖三千里,在树上生活着一只金鸡,负责每天的报晓 。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 。
在鬼域的大门两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 。
这样在民间就流传开 。
2.怎样写一副春联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 。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 。最初是用桃木雕刻出“神荼”、“郁垒”这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用来镇妖避邪 。
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 。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 。
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 。桃符改称为「春联」和用红纸写春联,都是开始于明代 。
因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欢春联,所以朱元璋大力提倡,及后春节贴春联便成为一种风俗,流传至今 。【春联简介】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
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
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
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 。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 。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