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下款怎么写( 三 )


残月看尽多少别离
望雪落千里 将青衫隐去
隔天涯 不盼有相见期
酌酒独饮 再剑舞风起
空阶雨 多少成追忆
乱云飞 青锋三尺义
杜鹃醉 傲骨隐青衣
不过一眼望去 相思意
眉间心上无力回避
谁低语 千里故人稀
谁挑眉 未悔平生意
桃花笑尽春风 再难觅
何处相守何来相聚
望雪落千里 将青衫隐去
隔天涯 不盼有相见期
再把酒凭祭 一醉问天地
黄泉远 孤魂又何依
望雪落千里 将青衫隐去
隔天涯 不盼有相见期
策马故里 何处是往昔
杯空停 落梅如雪砌
枉梦痕依稀 任尘世来去
知几许 多情自伤己
三两声 零乱不成曲
拾寒阶 苔滑任尘积
不如不如归去 子规啼
参商永离何时归期
6.给《兰亭序》加以幕写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xì)”,会上各人作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五十岁时的得意之作 。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 。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 。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世人也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dàn)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61米至1.65米之间),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人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 。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
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
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编辑本段 原文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