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探春五六岁,黛玉就看出她“顾盼神飞见之忘俗”,有那么早熟吗?

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你先回答我另一个问题:黛玉六岁,宝玉七岁,他们就有一见钟情的终生爱情了,他们又是怎样的早熟?
早熟|探春五六岁,黛玉就看出她“顾盼神飞见之忘俗”,有那么早熟吗?
文章插图

《红楼梦》里的年龄,是不能细究的。
说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其实曹雪芹是用了一生的大半时间,来写这部作品的。几十万字的作品,怎么能用得了二三十、三四十年的时间来写作?主要是不断的修改。
早熟|探春五六岁,黛玉就看出她“顾盼神飞见之忘俗”,有那么早熟吗?
文章插图

修改呢,就包括增、删、改。增减一个字也算改,增减一万个字也算改。从这个角度来说,增删“五次”根本不合理:多大的改动算“一次”?
同样的道理,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年纪,也经过了多次的调整。因为宝黛的爱情必须发生在他们见面之后、宝玉结婚之前。而按照古代的风俗,傅秋芳二十三岁就是大龄剩女了,宝黛的婚事(各自结婚,不是他俩结婚)不可能安排到这个年纪以后。
早熟|探春五六岁,黛玉就看出她“顾盼神飞见之忘俗”,有那么早熟吗?
文章插图

好,宝黛爱情的终点已经基本确定,写作过程中不断丰富的情节却不断增加的时间与空间去容纳,怎么办?只好把宝黛初见的时间往前推了。
如果是十二三岁的少男少女一见钟情,那是比较合理的;十二三岁的女孩子看到十一二岁的女孩子“顾盼神飞,见之忘俗”,也是比较合理的;但是这个年龄设定合理了,以后的故事发展、情节设定就太拥挤了——让贾府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以后两三年就一败涂地,是不是太儿戏了?
早熟|探春五六岁,黛玉就看出她“顾盼神飞见之忘俗”,有那么早熟吗?
文章插图

【 早熟|探春五六岁,黛玉就看出她“顾盼神飞见之忘俗”,有那么早熟吗?】为了更大的合理性,作者只好牺牲掉黛玉探春初见时年纪的合理,让她们都过分地早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