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孝顺父母的事迹( 四 )


“你走吧 , 我一定把公婆照顾好 。”丈夫这一出去就是半年甚至一年 , 屋里屋外就她一人忙活 , 她给完全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喂饭、洗衣、擦身、按摩、端屎端尿 , 直到公公安详去世 , 送葬那天 , 邻里兄长为她披红全村人无不称赞 。
对双目失明的婆婆 , 她从此更细心照料 , 为老人买来收音机、秦腔录音带 , 晚上和老人睡在一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梁丽莉(女 , 45岁 , 灞桥区灞桥街办敬老院工作人员) 梁丽莉的孝顺儿女称号 , 是众多老人一起推荐的 , 她是很多老人共同的好儿女 。敬老院的老人中90%患有瘫痪、尿失禁、脑血栓后遗症等疾病 , 80多岁的黄志杰老人 , 偏瘫多年 , 经常大便不畅 , 看到老人痛苦的样子 , 她多次给老人抠屎 , 老人不好意思的对她说:闺女 , 难为你了 , 这是俺亲儿女都难做到的事啊!在灞桥街办敬老院工作的6年里 , 敬老院的老人来来往往 , 每个都把她当成了亲女儿 , 不仅如此 , 她还义务赡养了农村五保户和社会孤寡老人13人…… 给儿女做个好榜样———孙翠琴(女 , 54岁 , 高陵县通远镇火箭村村民) “我这十几年的命 , 都是儿媳妇给的 。”
孙翠琴的婆婆这样说 。1989年 , 73岁的婆婆脑血栓落下后遗症 , 医生断言这个年纪的人最多活两三年 。
孙翠琴一声不吭 , 要从病魔手里夺回婆婆:一日三餐 , 家里的口味完全是婆婆的喜好;怕婆婆得褥疮 , 她三天两头给老人换洗 , 邻村的娘家她却难得去一次 。在她的言传身教下 , 已出嫁的孙女给老人送来了收音机和磁带 , 在外打工的孙子买回彩电时也要叮嘱:这是给奶奶买的…… 大嫂的儿女唤她“妈妈”———康秀梅(女 , 48岁 , 户县甘河镇北板村村民) 公婆对她满意的挑不出毛病 , 家里同辈也是伸出大拇指 。
几年前 , 大嫂在医院生产时难产去世 , 留下一个六岁的女儿和嗷嗷待哺的婴儿 , 此时康秀梅的女儿也在襁褓中未断奶 , 但她二话没说 , 将两个孩子接到自己身边 , 用本该属于女儿的乳汁哺育侄儿 , 几年后 , 大哥再婚 , 但两个孩子却怎么也不肯回去 , 他们只认康秀梅这一个“妈” , 而康秀梅也再一次用母亲的胸怀接纳了他们…… 婆婆好了她却病了———张玲如(女 , 57岁 , 西安市东仓门社区工作人员) 18年前 , 张玲如的婆婆患脑血栓进了医院 , 丈夫在外地工作 , 一双儿女上学读书 , 医院家里两头跑 。婆婆病情稳定回到家后 , 婆婆的理发、洗头洗脚洗澡换衣 , 剪指甲修脚 , 全由她一个人来干 , 十八年来 , 一直行动不便的婆婆并没有邋遢的病态 , 邻居都夸老人家精神头越来越好 , 85岁的婆婆如今已能基本自理 。
而她却累的颈椎有了毛病 , 手腕也常常疼的碗都端不动…… 白发儿子感动继母———马世俭(男 , 70岁 , 华山社区退休职工) 马世俭是这次评选出的孝 。
4.孝敬父母事迹材料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 , 尊敬长辈 , 孝敬父母 , 是做人的本分 , 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 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 。在我们禅林寺村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 , 她名叫杨秀红 , 多年如一日 , 不辞辛劳孝敬长辈 , 无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母亲 , 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父亲 , 她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 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