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端午的诗怎么写( 四 )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
6.关于端午节的七绝诗1、《已酉端午》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
译文: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
石榴花如火地开着,似乎正在笑话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我也一样仰慕他 。
2、《同州端午》唐代: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
译文: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我离家已经整整三十五个年头(端午节)了 。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3、《端午日》唐代: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
译文: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
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
4、《和端午》宋代: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
译文: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5、《午日观竞渡》明代: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
译文: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 。
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 。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
7.《和端午》这首诗的写作意义是什么《和端午》是北宋诗人张耒的七言绝句 。
作者从端午竞渡纪念屈原的千载冤魂说起,虽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的屈原现在还能有什么呢 。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
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 。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 。
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 。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 。”
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 。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 。
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

和端午的诗怎么写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