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 。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 。
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采访人员的重要性 。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采访人员 。”
(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兴奋地发现“生活处处皆新闻了” 。
在上班下班、吃饭、出差旅游、住宿乘车等看似没有新闻的场合,都能发现新闻线索 。发表在《人民日报》通讯《新风饭馆有新风》(2),就是采访人员吃饭时发现的新闻 。
写出这骗通讯的采访人员哪天外出采访,中午赶不回报社吃饭,于是顺便走进北京西单新风饭馆 。饭馆里早已挤满了人 。
采访人员正站在饭桌边踌躇,一位热情的老服务员笑着招呼,并且很快帮助采访人员找了座位 。对比另外的一些饭馆服务态度不好的情景,采访人员立即感到这里有新闻 。
经过一番采访,采访人员写出了这篇通讯,为饭馆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采访人员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 。
新接触新闻的采访人员,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 。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最后才能成为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采访人员 。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 。”
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 。”有个外国采访人员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采访人员 。”
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采访人员,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
新闻素材是进入采访人员视野并被采访人员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采访人员,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
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 。他说:“一个作家 。
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 。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 。
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 。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 。”
每一个采访人员,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所看到的一切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 。一个采访人员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
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采访人员写入新闻作品 。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 。
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
- 南无阿弥陀佛繁体怎么写
- 撩行书怎么写
- 春夏秋冬的繁体字怎么写
- 亲吻英文怎么写
- 保胎的病假条怎么写
- 榴莲的英文怎么写
- 稻草稻草的的英文怎么写
- 招标印刷怎么写
- 专家函审意见怎么写
-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