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饮雄黄酒是谁的习俗说到端午不能不提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
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 。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 。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 。
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 。”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个“王”字,以求百鬼畏惧,孩子得以长命百岁 。
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 。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用则有害,必须慎用 。但是,雄黄酒仍是端午节的重要象征之一,有所缺失不免遗憾 。那么,让我们把“雄”字去掉,备上一壶上好的黄酒代替吧 。
3.雄黄酒什么味道雄黄性温,味苦辛!
端午节这天,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 。在汪曾祺的《端午节的鸭蛋》中提到过雄黄酒,其中说:“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
杭谚说:“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民间于此日将蒲根切细、晒于,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亦有单独用雄黄浸酒者,故名“雄黄酒” 。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形成端午节饮雄黄酒风俗 。同时,还要以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 。民间还将吃剩的雄黄酒喷洒房屋壁角阴暗处,或贮藏起来,乎日遇有虫咬红肿,可以涂抹解毒消肿 。有井人家,还以雄黄一块,裹以丝绵,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 。
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古人以为晨属龙,晨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故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希望有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
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 。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 。人们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佩戴香包能驱邪解毒,自有它的医理 。要说香包先说雄黄和雄黄酒 。雄黄许多地方都盛产,人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用雄黄酿成雄黄酒,《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 。”即在酒里加上雄黄 。雄黄,橘红色,可入药解病毒 。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 。旧时建宁几乎家家酿雄黄酒,但多为男人饮,有些会喝酒的女人也饮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沫一番 。后来人们就在雄黄里加入艾叶、熏草等原料制成香包供妇女和儿童佩戴 。
香包以药物之味,经口鼻吸入,使经脉大通,祛邪扶正,以达到祛病强身之功效 。况雄黄、艾叶、熏草都挥发一种奇异的香味,而蛇虫闻之远遁,既减少了传染源,又可起到杀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作用 。
4.那个地方习俗喝雄黄酒端午吃五黄是江南地区的风俗,北方地区无此风俗 。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一般在端午节饮用 。
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 。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中国神话传说中常出现用雄黄来克制修炼成精的动物的情节,比如变成人形的白蛇精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黄酒,失去控制现出原形 。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还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避邪,让自己不生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