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正后奇 , 掌握草变规律 。①章草入门 , 下笔有源 。
②次学今草 , 力通草变 。③后学狂草 , 追求化境 。
“初学分布 , 但求平正;既知平正 , 务追险绝” 。要由平正立根基 , 险绝求变化 , 深明“草乖使转 , 不能成字”的道理 , 由法到意 , 从形入神 , 自低至高 , 循序渐进 。
二、碑帖为主 , 资料为辅 。学习书法应当“取法乎上” , 这“上”就是传统 , 就是历代优秀的碑帖 。
应当选取一家代表作为范本 , 踏踏实实一笔一画、一字一行、一篇一本地临写下去 。学习草书不仅要学笔法、结构 , 还要学墨法、章法 , 直至字里行间的气韵神采 , 比较之下 , 最好的范本当是墨迹 , 因为墨迹能看出用笔的轻重、虚实、转折变化及墨色浓淡 , 临写这样的范本易与古人气息接近 。
7.草诀歌内容解释1、草最圣为难:说的是写草书难 , 要写好草书更难 。
2、龙蛇竞笔端:是讲草书的形态 , 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韵味的抽象形式 , 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 。草书犹如龙跳天门 , 虎卧凤阙、惊蛇入草……所有这些都在草书人的笔端强劲地表现出来 。
3、亳厘虽欲辨:说的是写草书要有法度 , 即所谓“差之毫厘 , 失之千里” , 一点之差就是二个不同的草字 , 笔画的长短也可以改变一个草字 , 但这些都有它的判别方法 。
4、体势更须完:草书写得好坏在于其体势 , 体势要圆满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势 , 气势不好就是笔法再好也不是好作品 。
5、有点方为水:上面有点 , 下面竖右挑 , 才是三点水旁;
6、空挑却是言:竖画右挑 , 却是言字旁 。
7、绵头无左畔:宝盖头音绵 , 写宝盖头时 , 不必写左边那一点;
8、辵遶阙东边:辵读音绰 , 遶同绕 , 写走之底时 , 只要在左边竖下右绕即可;
扩展资料
《草诀歌》是歌诀(应用文之一种) , 不是诗歌(文学之一) , 但它却严遵了近体诗的格律 。全文106联 , 除首尾两联外 , 一律用对仗 , 完全符合长律(排律)的规则;首句入韵 , 共107韵 , 虽非一韵到底 , 却是全用平声韵;
212句 , 仅“勿使雍为离” , “茶菊荣同亲”两句犯“三平调” , “田月土成野 , 七九了收声”一联失对 , “膝滕中委屈”与上联对句“别列看头平”失粘 。
诗坛众所周知 , 诗律发端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由沈约提出来的新诗体“永明体” , 它是根据周顒受印度佛经转读和梵文音韵的启迪所发现的汉字平上去入四声而提出来的 , 到唐初才趋于成熟 。
《草诀歌》有《王羲之草诀歌》和《董其昌书草诀歌》 , 词句一样 , 且字的草法亦大同小异 , 《草诀歌》的问世不是偶然的 。楷书在唐代己经达到顶峰 , 宋代书家转而谋求在行草书上有所建树 ,
大力提倡帖学 , “二王”行草书得到充分研究 。《草诀歌》应该是这一背景产生以后的产物 。想必作者是为了使它在发展和规范草书中更具权威性 , 才把苦心孤诣的作品托名王羲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