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集后序怎么写( 三 )


6.作文集的跋应该怎么写跋就是写在书后、文后的序 。序这种体裁 , 有的近似论说文 , 有的近似记叙文 , 后代有的还很像是抒情散文 。有的序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 , 借以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和对所记叙的人与事的态度;有的序以叙事为主 , 夹叙夹议;有的序抒情成分较多 , 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
《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 , 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 , 借以总结历史教训 , 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和对所记叙的人与事的态度 。《〈战国策〉序》则历述从春秋至战国的转变 , 通过叙事表现作者的道德礼仪观以及对纵横游说之士作品的评价 。后来的“史序”便都是继承了汉代这类序文的传统 , 例如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中的《一行传序》、《伶官传序》等即是 。至于读古代书籍文章而写的序 , 例如曾巩的《〈战国策〉目录序》、《〈新序〉目录序》等 , 更是以议论为主 。
【作文集后序怎么写】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序不多见 , 典型的是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序》 。它是作者读了李翰所作的张巡传后写在该传后面的 , 大半篇幅记载张巡的事迹 , 以补李翰传文的不足 。而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却用了两大段发表议论 , 以批评“小人之好议论 , 不乐成人之美”的时弊 。因此这篇文章虽然以叙事为主 , 但这篇并不是传记 , 还是序 。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 , 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等 。柳宗元的《愚溪诗序》和欧阳修的《释秘演诗集序》 , 虽然一个是为自己的《八愚诗》作序 , 一个是为某一人的诗作序 , 但也属此类 。这种序的抒情 , 也都离不开议论和叙事 , 如《春夜宴桃李园序》 。
从唐代起 , 序又称为“引” , 刘禹锡所作的序 , 都写作“引” , 如《彭阳唱和集引》、《吴蜀集引》等 。苏洵也以引为序 , 如《族谱引》之类 。这是作家的习惯问题 。刘禹锡的父亲叫刘绪 , 绪、序同音 , 苏洵的父亲叫苏序 , 因为要避父名 , 所以二人改序为引 。这本来是特殊情况造成的作家个人的规矩 , 但由于刘、苏的影响 , 后来也有人作起“引”来 , 那就与避讳无关了 。
最初书、文只有序 。自从序固定在书、文的前边以后 , 作者如果还有要说的话 , 或者别人要把心得、意见、考证等内容写上去 , 就写在书、文之后 , 称为后叙(如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题某某后(如柳宗元的《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等等 , 到了宋代 , 就把这种文章称为跋 。例如 , 欧阳修的文集中就有几十篇跋 。
跋与序虽然是一回事 , 但在语言上却略有不同 。因为跋或后序、题后之类实际是对序的补充 , 所以一般都更为简劲峭拔 , 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
7.作文集的后记和序怎么写后记 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 。
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 , 或评价内容等 , 又称跋或书后 。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 。
古人多用书某书或某文后这一题名 , 如宋代欧阳修即有《书梅圣俞稿后》 , 曾巩有《书魏郑公传后》 , 王安石有《书李文公集后》 , 都以书后为题 。偶或用读某书或某文后题这一名称 , 如唐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 , 便名之读后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