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冬至怎么写( 二 )


冬至为“进九”之始,但还不是最冷的时候,一年中最寒冷的时间是翌年1月8日—1月18日交节 。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
在古代人们认为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是吉日,值得庆贺 。
从周代起就有相关的祭祀活动 。《周礼·春官》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 。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 。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还相互投刺祝贺 。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
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据清人笔记《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实际上“混沌”与“馄饨”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申为,开辟天地,打破混沌 。相隔百年,老北京冬至的饮食习俗已不同清代,倒有这样的俗语“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每逢冬至,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团团圆圆,其乐融融 。
在冬至节令吃食方面,南北方也有所不同 。江南是鱼米之乡,盛产稻米,而苏州人则用糖、肉、菜、果、豇豆、萝卜丝等作馅,用糯米粉包成团,称作“冬至团”,馈赠亲友 。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其团圆之意 。苏州还有在冬至吃馄饨以纪念西子的民俗 。苏北人在冬至是要吃汤圆的 。
从中医养生方面看,在冬至前后做冬至灸(又称三九灸),可调理身体治未病,对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以及“阳虚型”疾病,如膝关性关节炎、老寒腿、虚寒型胃痛、慢性腹泻、腰痛等都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冬至灸是灸疗和“时间疗法”相结合的一种中医特色保健方法,冬至前后是最佳时间 。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黑夜最长,之后白天慢慢变长,此时“阴极—阳生”,从这天开始,阴消阳长,阳气生发 。冬至灸可顺应自然界阳升之气,天人合一,激荡体内阳气,驱寒邪外出 。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 。这也是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思想的体现 。冬至灸可适用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其中又特别适合“阳虚”体质者 。
3.以“冬至”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冬至”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年”,是我国廿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在这一天, 因为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
根据以前的传统,人们在冬至这一天,会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 。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涂尽了,九九八十一朵花出来了,春天也就到了,所以称为”九九消寒图”; 也有的是横十画、竖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 。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 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 。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 。最文雅的是”九九消寒迎春联”,是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真是绝妙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