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在汉末是伴随着楷书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书体 , 在当时 , 没有普遍地应用 。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 , 才使之盛行起来 。
草书 , 是人们为了书写便捷而创造的一种笔画连绵、结构省简的字体 。草之本意 , 在古时含有草率、急就、草创、草稿 , 非正式不成熟的意思 。草书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
章草 , 起源于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章》 , 因名“章草” 。也有说是东汉章帝爱好这种书体 , 因而得名 。唐张怀瓘说:“章草即隶书之捷 。”因而章草还保留了某些隶书笔画形迹 。章草产生于秦末汉初 , 盛行两汉魏晋 , 唐始衰落 , 元明复兴 , 入清沉寂 , 清末又再中兴起来 。汉朝 , 杜度是史载最早的章草艺术家 , 崔瑷也以章草称著 , 时人并称“崔杜” 。张芝章草学杜、崔 , 又有出蓝之誉 。三国时 , 皇象章草冠绝一时 , 钟繇也擅精此体 。西晋 , 索靖的章草艺术登峰造极 , 和卫瓘并称“一台二妙” 。东晋 , 羲献父子、卫铄俱是深谙章草能手 。唐宋时 , 书家辈出 , 但工章草者绝少 , 章草之法若存若亡 。元朝 , 惟赵孟兆页复古工章草 。明朝 , 以“三宋”称著 , 其中宋克独善章草 。清末 , 章草复兴 , 涌现出了沈曾植、王薳等一批章草名家 。
章草的历史并不长 , 但它对代之而兴的今草起着很大积极作用 , 历史上的草书家们也从中吸收了很多营养 。
代章草而起的就是今草 。习惯上 , 我们把今草直接称为草书 。据史书记载 , 今草始创于汉末的张芝 。然而 , 从流传下来的他的作品来看 , 不尽可靠 。普遍地认为 , 晋代的王羲之是草书的集大成者 , 由于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功绩 , 人们将他奉为“书圣” 。
7.七字用行书怎么写,求七字行书行楷的写法如下图:七字行书行草的写法如下图:拼音:qī 部首:一笔画:2五笔:AGN释义: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
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 , 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 , 共分七个“七” 。3.姓 。
4.文体名 。亦称七体 , 骚体的一种。
如:七体(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汉·傅毅有《七激》 , 刘广有《七兴》 。5.七次。
如:诸葛亮七擒孟获 。扩展资料汉字演变:相关组词:1.七律[qī lǜ] 律诗的一种 。
一首八句 , 每句七个字 。夏衍 《悼念田汉同志》:“他托林维中带回一张小纸条 , 要她交给我和孙师毅 , 纸上写了一首七律 。”
2.七窍[qī qiào] 指耳、目、口、鼻七孔:~生烟(形容十分气愤 , 好像耳目口鼻均冒火)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臭鞋、臭袜、臭沟、臭水、臭地 , 熏得我七窍冒黑烟 。”
3.三七[sān qī] 多年生草本植物 。茎高30—60厘米 , 掌状复叶轮生茎顶 , 伞形花序顶生 , 花小 , 淡黄绿色 。
根状茎和肉质根供药用 , 有散瘀、止血、消肿、镇痛等作用 。巴金 《家》三七:“ 珏 真可怜 , 她死了快到三七了 , 我们家里的长辈除了妈同姑妈 , 就没有一个人去看过她 。”
4.七情[qī qíng] 人的七种感情 , 一般指喜、怒、哀、惧、爱、恶、欲 。冰心 《往事二》四:“颊上流着的清泪 , 只是眼眶里的一种压迫 , 不是从七情中的任一情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