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历来以农为本,配合节气变更与农事生活、各种节日或迎神喜典应运而生,在这些节庆中,人们为了所求生活平安详宁,以神或瑞兽来驱鬼娱神演变下来,这种形式便渐渐具有娱乐民间的意义 。随着人们对狮子的喜爱,就不满足于立门墩、屋檐、石栏、印章、年画上静止的狮子艺术形象,他们要让狮子活起来,于是他们便创造了模拟狮子行为的舞蹈,再加以改进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门独特艺术 。
民间舞狮活动虽然由来已久,但这门艺术起源却是众说纷纭 。行家遍翻群书,追根到底也只能从各种记载中悟出一些头绪,这又包括种种的传说 。
【舞狮的起源】 汉代起源说:相传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子,使者扬言朝野,若有人能驯服此狮,便继续向汉朝进贡,否则断绝邦交 。在大月氏使者走后,汉章帝先后选了三人驯狮,均未成功 。
后来金毛雄狮狂性发作,被宫人乱棒打死,宫人为逃避章帝降罪,于是将狮皮拔下,由宫人兄弟俩装扮成金毛狮子,一人逗引起舞,此举不但骗过了大月氏使臣,连章帝也信以为真,此事后来传出汉宫,老百姓认为舞狮子是为国争光、吉祥的象征 。于是仿造狮子,表演狮子舞 。
舞狮从此流行 。北魏起源说: 舞狮作为表演艺术,相信成形于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时代,当时北部匈奴侵扰作乱 。
他们特制木雕石头多具,用金丝麻缝成狮身,派善舞者到魏进贡,意图舞狮时进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识破,使他们知难而退 。后因魏帝喜爱舞狮,命令仿制,务实得以流传后世 。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述当时洛阳长秋寺佛像出行时,有“辟邪狮子,引导其前”的话 。唐代起源说: 在碑使中有关于唐明皇游月殿,狮子舞使由唐明皇游月殿后一觉醒来而有醒狮舞,这故事说当唐明皇游月殿时,在阶前出现一只五彩缤纷、阔口大鼻的独角兽对着唐明皇没有恶意,且在阶前滚球,姿态威武 。
唐明皇醒后要重睹这一现象,他要近臣照他梦境中的瑞兽模仿出来,同时由乐部配以雄壮的锣鼓编舞娱宾 。自此之后,舞狮便流入民间 。
唐《立部伎》中的《太平乐》也称《五方狮子舞》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有诗云:“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 。
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西凉伎》) 。可见唐代已有狮子舞 。
有关舞狮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乐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国时魏国人孟康的解释,“象人”就是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 。由此可见,至迟三国时已有舞狮子了 。
南北朝时,民间也流行舞狮子 。到了唐朝,舞狮子已发展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还作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表演,称为“太平乐”,又叫“五方舞狮子” 。
当时的舞狮子,还流传到了日本 。日本的一幅“信西古乐图”中,就画有古代的日本奏乐舞的场面,与唐代的相似,只是规模小得多 。
唐代以后,舞狮子在民间广为流传 。宋代的《东京梦录》记载说,有的佛寺在节日开狮子会,僧人坐在狮子上做法事、讲经以招来游人 。
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介绍了浙江灯节时,。
4.狮的笔画笔顺怎么写狮的笔画:撇、弯钩、撇、竖、撇、横、竖、横折钩、竖
狮拼音:shī
释义:
1、哺乳动物,雄的脖子上有长鬣,多产于非洲及印度西北部(通常称“狮子”;古亦作“师子”):狮子舞 。
2、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不轻视 。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只有楷体:
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