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人民日报点赞的这部热播网络电影,松江出品!( 二 )
文章图片
但是 , 不同创作取向的导演如何把握各自艺术个性的平衡?不同类型的故事之间如何保持叙事风格的统一?不同的人物如何兼顾情感基调的协调?《我们的新生活》这部电影给网络主旋律电影创作提供了参考样板 。
文章图片
一方面是共情化叙事手法的纯熟应用 , 既有传统电影叙事手法的经典再现 , 如《云上音乐会》中几个孩子追梦音乐“逃离”家乡 , 看似“离经叛道”实则“合情合理”的叙事模式;也不乏商业类型片矛盾叙事的娴熟应用 , 如《冷静冷静》中男女主在婚姻关系相处中面对各种鸡毛蒜皮的真情反转 , 再如《最燃不过夕阳红里》中女主晚年重获自由的趣味叙事 。 多种叙事手法交互作用 , 让故事的讲述饶有趣味 , 有效调动了观影的愉悦度 。 另一方面是风格化叙事艺术的成功把握 , 让影片的基调始终较好地控制在质朴深情、温暖奋进的向度上 , 不仅营造了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活质感与时代氛围 , 如城市、乡间、市井的生活景观 , 智能电器上留存的生活方式 , 而且呈现了广阔的社会场景与生活容量 。 众多个性演员的加盟对于叙事的引导作用也起到了不容低估的效用 , 比如满嘴方言的王迅、浑身笑点的文松 。 这些角色的精巧设计 , 令故事饱满有力 。
文章图片
为什么说《我们的新生活》是网络电影主旋律创作的突破之作?
首先 , 讴歌时代永远是电影创作的主旋律 。 近年来 , 主旋律电影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 , 不断刷新着票房纪录 。 《我们的新生活》主创人员切准时代脉搏 , 采取喜剧类型片的形式 , 以分段集锦式完成影片的制作 。 这种文艺表达自然、真实、不生硬 , 没有理论和道理的堆砌 。 影片叙事上融合了时代认同、文化认同、地理认同、国家认同 , 传递出“家是最小国 , 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情怀 , 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 , 这成为该片的情感主线 。
其次 , 生活是电影创作永恒的原动力 。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 , 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 《我们的新生活》中的故事都是来源于真实生活 , 来源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 , 这是影片创作的根本 。 艺术家的工作便是在本真生活的枝干上 , 添加更加丰富多彩的枝叶 , 形成一部精彩之作 。 在《广场恩仇录》中 , 蔡明饰演的广场舞大妈 , 让人印象深刻 , 蔡明就因为出演《闲人马大姐》中的马大姐 , 以后银灰色的头发 , 外加有点佝偻的走路姿势 , 让她成了中国最著名的老太太之一 。 由马大姐到马大妈 , 蔡明一直在生活中探寻艺术创作的魅力 , 不断攀登“艺术高峰” 。
第三 , 真性情是电影创作的共情灵魂 。 《我们的新生活》说的是身边的事 , 真实、质朴、接地气 , 让每个电影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我 。 这种自我就是电影审美客体和主体的互动 , 使得影片与观众直接产生情感联系与认同 。 例如善良、仁爱、奉献、忘我、舍小家而为大家等 , 呈现出先喜后正、欲正先喜、由喜到正的美学方略 。 这种以喜为正的人物形象美学 , 展现出有缺点小人物也能充当正面主人公的新的美学可能性 , 从而具有一种美学突破意义 。
第四 , 创新是影片成功的关键 。 首先是机制创新 。 该片作为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精品工程项目 , 能把几十位主创团结在一起 , 归功于总局网络司的大力支持和团队最初的创作规划 。 其次是艺术创新 。 影片做到了“笑”“泪”“思”“敬”:观众带着好奇的心态观影 , 幽默的故事情节引发观众由衷的笑声 , 欢笑之后留给观众的是对家庭、对事业、对人生的思考 , 思考中激发观众对生活、对国家、对时代的敬意 。
- 生活|《完美伴侣》剧中的这几位演员,用自然细腻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 合家欢|优酷《麻花特开心》:以普通人生活为素材 开启国民合家欢
- 生活|《小敏家》周迅她这部剧中演的女儿,发小等都是非常ok的
- 电影|有尺度,也有深度,这5部电影值得推荐,点赞收藏
- 大嫂|熊黛林:豪门生活光鲜亮丽的背后是“难念的经”
- 喜剧|《麻花特开心》打造“国民综艺”,用喜剧观照普通人生活
- 生活|韩寒电影《四海》曝新预告,刘昊然遇上各种“想不到”
- 角色|靳东现实生活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 生活|《安家》里让房似锦帮看孩子,宁馨穿着花裙子外出,她在隐瞒什么
- 生活|二十世纪的广州生活,2000年开播的《外来媳妇本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