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曾熙:晚清尚碑书学大潮中不为所动的“另类”书法大家

大潮|曾熙:晚清尚碑书学大潮中不为所动的“另类”书法大家
文章插图

曾熙(1861-1930),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衡阳市)人。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俟园,晚年自号农髯。中国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海派书画领军人物。
大潮|曾熙:晚清尚碑书学大潮中不为所动的“另类”书法大家
文章插图

曾熙在当时晚清尚碑的书学大潮中,不为所动,敢以回到几千年的书法长河中去汲取能够矫正当时书法弊病的良药。他学书从大篆金文入手,学习石鼓文,学习蔡邕、王羲之,历代名碑名帖,广搜博取,删繁就简,遂成大家。他五体皆通,精通诗文,儒雅文人,下笔自然无俗气。
大潮|曾熙:晚清尚碑书学大潮中不为所动的“另类”书法大家
文章插图

曾熙的楷书在民国书坛上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影响深远。但由于曾熙的书法以功力深厚为主,学之不易,所以后来者几成绝响。连他的得意弟子也没有继承下来,真是书坛之大不幸。
大潮|曾熙:晚清尚碑书学大潮中不为所动的“另类”书法大家
文章插图

曾熙的行书追求古意。用笔瘦硬,体格峻健,行以篆法,下笔如鹰击虎奔,势不可挡,结体密不透风、疏能走马,章法错落有致,相互生发。
曾熙的行草书,除了运用篆笔笔法之外,主要得力于王羲之、何绍基、翁同和等人。曾熙对于王羲之的《兰亭序》大为赞赏,推崇备至,不断加以摹写,并从中集字组成对联,书成赠人。
大潮|曾熙:晚清尚碑书学大潮中不为所动的“另类”书法大家
文章插图

追求“古帖字体大小颇大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疼痒相关。”的一种境界。行相杂,与二王书风不类,追求章草意味,也是曾熙行草的特色之一。
他的行草书法创造,基本上都是论书或论画,是自己的心得体会,章法上一气呵成,用笔深得古意,字与字之间很少牵丝相互映待,用墨饱满,深受刘墉的影响。
大潮|曾熙:晚清尚碑书学大潮中不为所动的“另类”书法大家
文章插图

他几乎没有真正的大草、狂草作品流传于世,这可能与曾熙的书法观念有关,也可能是他有意藏拙。
曾熙传世的大字行书几乎都是一个面貌,中锋用笔,用墨漆黑浓重,用笔斩钉截铁,一看就是碑派行书,者几乎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曾熙临习古人行草书,无论王羲之,王献之还是其他人的帖,都是一个魔杨,几乎看不出帖的风韵,只能说是以己意去临了。
【 大潮|曾熙:晚清尚碑书学大潮中不为所动的“另类”书法大家】大潮|曾熙:晚清尚碑书学大潮中不为所动的“另类”书法大家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