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醴泉铭行书怎么写( 二 )


1.《九成宫醴泉铭》笔法的主要特点
(1)横画末笔收笔时平收 , 不同于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楷书横画明显地顿笔向下 。横画下部比较平 , 弧度并不明显 , 更没有重按笔出现的顿角 。如“上”字 。短横与长横比例悬殊 , 形成强烈对比 , 造成中间紧凑、四周伸展的态势 。
(2)欧体楷书中别具特色的笔法是他的钩画保留了很浓的隶书“雁尾”之形 , 出钩之处自然、舒展 , 平缓而不浮滑 。
(3)折画的转折处多写成方折 , 折角干净利索 , 但没有明显的突出折角(即“小肩膀”) 。
2.《九成宫醴泉铭》结构的主要特点
《九成宫醴泉铭》的结构 , 几乎称得上是无懈可击 。不仅符合“平行等距”的要求 , 而且还更有变化 , 笔画之间距匀落 , 以变化笔画本身的肥瘦来避免呆板 , 即在整齐中又有不整齐的存在 , 增添了灵活的感觉 。如“龙”的右半部三横变为三点;“询”的右半部中“日”靠左;“典”字的中间两竖有所变化等 。
3.《九成宫醴泉铭》在结构上的特点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
(1)左收缩右放松 , 过中求正 。
为了适应人们视觉上的均衡感 , 汉字结构一般多是左让右 , 上让下 。欧阳询更加强调了这种手法 , 加长横画或其它笔画的右部 , 使得它的结构更具特色 , 甚至产生了“过”的感觉 。如“年、体”字的主笔横画右部明显多于左部 , 但是 , 却丝毫不影响字的美观 , 反倒增加了几分情趣 。
(2)字形体势修长
欧体一般多采取纵势 , 有人评其书为“戈戟森列” , 就是指他的字体修长 , 其险劲给人以直立挺拔、严正肃穆之感 。左右竖笔 , 上紧下宽 , 常作成中部向字心凸进之势 , 精神撑挺 。以“葛”、“碧”、“台”、“旧”等字为例 , 经测量 , 这几个字的高和宽比值都接近0.618 , 符合黄金分割比 , 属于美的形体 , 如果再长就不好看了 。
(3)中心紧缩 , 四周伸展
收缩和伸展是对立统一的矛盾 。欧字体态修长挺拔 , 与合理的伸缩有很大的关系 , 只收不伸 , 只伸不收都不成规矩 , 也不好看 。中心紧缩 , 就是将所有的笔画向中心集中靠拢 , 中心部分写紧、写密 , 这样腾出四周位置使作为主笔的横向、斜向笔画可能伸展 , 形成直立高耸、修长挺拔的态势 。同时 , 由于伸展的余地大 , 更可以使字形平稳或险绝 , 产生联想 。如“未”字 , 两横左长右短 , 伸长捺画:“建”字中“聿”部紧靠左部 , 捺画右伸等 。
(4)对比夸张
如果细心观察 , 不难发现在《九成宫醴泉铭》中有的字特别大 , 有的字特别小 , 小字多半笔画较粗 , 大字因其笔画多而显细;一个字中也是长短、粗细不同 , 这种变化构成了欧书结构对比强烈、夸张适度的特点 。总的看 , 笔画多的字大一些 , 笔画少的字小一些 。这与北魏《张猛龙碑》有异曲同工妙 。
又如“泉”字中间一小细横 , 对比极为明显 , 但并不影响结构比例 。“献”和“六”字之比 , 如果同等处理 , 要不显得臃肿 , 要不显得纤弱 。“武”字有意识写长戈钩 , 字形夸张 , 别具一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