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人写贴怎么称呼( 二 )


4.名片中怎么称呼只是一种称呼而已,不必太在意了 以下给你参考 小名片 乾坤世界 民间曾流传一句经典名言:“名片名片,就是明骗” 。
名片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名片的故事说不完 。印名片曾经像办结婚证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从沿海回来的小商品批发商,第一次大规模地把名片带到重庆 。
名片刚登陆重庆时,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人们往往以能够拥有一张名片为荣,得到名片的人会有意无意地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 。
普通百姓想印制名片,先得打申请,还要有单位的介绍信才能印名片 。家住化龙桥的邓先友是印刷厂的退休职工,清楚地记得当年排队印名片的盛况:“一般人我们根本就不理睬 。
那几年的印刷厂牛着呢 。”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到90年代中期 。
名片不再只是某几类人的专利,一间门面,一台机器,几个工人,一家名片社就能开张 。一夜间,大街小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名片社 。
名片价格一路狂跌,服务口号都是“立等可取” 。名片飞入寻常百姓家 。
普通的办事员、工人都可以拥有各具特色的私人名片,就连走街串巷的小贩,甚至收破烂的都可能会冷不丁地掏张名片给你 。从粗白纸到“立等可取” 最初的名片,无论是纸张选择、排版印刷、版面设计还是整体质量,用一个字来形容就够了:土 。
那时印刷名片都是用俗称“粗卡白”的白纸,表面粗糙,有人说就跟现在的包装盒使用的纸张差不多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的名片比较简单,只有头衔、办公电话和办公地址而已 。
有人对这种名片的评价是:“就像是没照片,但有通讯地址和邮政编码的工作证 。”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名片的整体水平有了质的突破 。
制作名片选用的纸张再也不是“包装盒子”料,什么防水的、防皱的、亮光的、烫金的、镶银的、芳香的……琳琅满目 。至于版面设计那更是花样繁多,繁体字、简体字、中英对照式,不一而足 。
进入21世纪,就是网络时代最有个性的电子名片时代 。不是我不明白是你变化快 80年代初,重庆的名片几乎都是统一着装、清一色的白底黑字 。
名片上只有姓名、单位、地址、邮编等基本内容,宅电大都是空白 。采访人员的一位好朋友,隔壁邻居王大妈家很早就安了电话,他就在“宅电”中写着“请隔壁王大妈叫一声”的字样,结果这句话都快成了他的外号 。
到9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人腰间都别着传呼机 。于是,名片上又多了新的内容——传呼号 。
采访人员有一朋友当时做销售,住在一大杂院里没有电话,就和附近一个摆烟摊的大婶约定好,由她来叫人 。每当接到电话时,大婶绕两个弯走一百多米叫他,他再绕两个弯走一百多米去接,两人来回足有一里地 。
名片上变化最快的,莫过于电话号码位数,纷纷由四五位向七八位增改,前面还加上了省市甚至中国的区号(0086),还有一长串手机号码 。再后来又添了“伊妹儿” 。
雾里看花亦真亦幻 名片的更新换代固然让人眼花缭乱,其中代表的涵义更让人久久回味 。前几天无意中找到一张80年代某大学讲师的名片,而现在不要说很难见到“讲师”名片,连“副教授”都会说:“对不起,我没带名片 。”
到了90年代后,社会上一些人使用虚假称呼的名片,打着什么“研究中心特约顾问”或“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之类含糊不清的旗号行骗的报道屡见不鲜 。近年来,名片又出现了新的作用——称谓制造 。
有人攻读博士学位刚两年甚至一年,名片上竟赫然印着“博士”!其实他只是“博士生” 。名片代表着个性:第一种是属于虚荣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