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家张伯英:工夫与学养并重,对书坛影响颇深

|民国大家张伯英:工夫与学养并重,对书坛影响颇深
本文图片

张伯英(1871年-1949年) , 字勺圃、一字少溥 , 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 , 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 。 室名远山楼 , 小来禽馆 。 徐州铜山县人 , 光绪壬寅年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顺天榜举人 , 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 。 出身于徐州望族 , 兄弟四人(分别是张伯英、张仲警、张叔庚、张季遵) 。 著名画家齐白石、启功的老师 。
|民国大家张伯英:工夫与学养并重,对书坛影响颇深
本文图片

张伯英书学观在其书学著作的传抄中得到传播 , 自民国以来产生了的影响 , 尤其在帖学认识方面 。 张伯英对刻帖起源和明代以来《淳化阁帖》流传的认识推动了帖学的发展 , 激发了诸多学者对帖学研究的热情 , 如容庚、林志钓、李天马、张彦生、仲威、蒋文光等 。
|民国大家张伯英:工夫与学养并重,对书坛影响颇深
本文图片

关于刻帖的起源 , 容庚在张伯英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证 , 认为《弘文馆本十七帖》并非刻于唐太宗时期 , 刻帖之祖应是唐刻(十七帖) 。 关于《淳化阁帖)的流传 , 林志钧和仲威多参照张伯英论述 , 对《淳化阁帖》进行了更为系统的杭理 , 较张氏更为详细 , 但在少数问题的认识上有所不同 。 虽然在张伯英之后的帖学研究者没有完全接受张氏的观点 , 但多受其启发 , 对刻帖起源和《(淳化阁帖》的流传进行了更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 可见 , 张伯英帖学史观对民国以来的帖学研究的发展有者不可磨灭的贡献 。
|民国大家张伯英:工夫与学养并重,对书坛影响颇深
本文图片

还应该看到 , 张伯英书学观和审美观对当代书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 张伯英在学书中主张“工夫与学养并重” 。 关于工夫 , 张伯英甚为重视 , 认为书法成就的高低与学书之勤奋是密不可分的 , 诸多习书者之所以在书法上成者寥寥 , 其根源在于学书工夫不到 。 由此审视当代书法 , 习书者在数量上不在少数 , 又有几人能够做到“每日书千文一过”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 硬笔代替了毛笔 , 计算机代替手写 , 当代学书者难免不受影响 , 在工作与生活中无缘接触毛笔 , 只能在闲暇之余舔墨挥笔 , 因此在书写时间上远不及古人和近人 。
|民国大家张伯英:工夫与学养并重,对书坛影响颇深
本文图片

另外 , 当代学书者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 心态浮躁 , 很难达到古人虚静的习书状态 , 习书定力不足 , 不能长时间持续书写 。 因此 , 当代书学者在工夫上是较为欠缺的 , 要有所突破 , 就必须排除一切干扰 , 尽可能增加学书时间 。
【|民国大家张伯英:工夫与学养并重,对书坛影响颇深】|民国大家张伯英:工夫与学养并重,对书坛影响颇深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