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随,趁便:~便 。~势 。~手牵羊 。
5.整理:理~ 。~修(整理修治) 。
6.服从,不违背:~从 。~应 。孝~ 。温~ 。
7.适合,不别扭:~适 。~情 。~眼 。~差(chā) 。
8.依着自然情势(移动);沿(着):~大道走 。水~着山沟流 。
9.姓 。
词性变化
〈名〉
(1)道理
孝悌,天下之大顺也 。力田,为生之本也 。——《汉书》
(2)姓
顺 shùn
〈形〉
(1)合理的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
(2)又如:顺逆(顺正与邪逆);顺政(顺理的政治);顺言(顺理的话);顺成(因顺理而成功);顺备(合理完备) 。
(3)事情进行顺利,合乎心意 。
曹公,豺虎也,兵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资治通鉴》
(4)又如:顺成(顺利成就);顺溜纸(给鬼神烧纸,以求要办的事得以顺溜);顺济(顺利地渡过) 。
(5)逻辑上前后保持一致和合条理的 。
文从字顺各识职 。——韩愈《樊绍述墓志铭》
(6)和顺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诗·郑风·女曰鸡鸣》
(7)又如:顺女(和顺的女子);顺美(和顺善良);顺气(和顺正直之气);顺顺(服服帖帖的样子);顺亲(相顺相亲);顺慈(和顺慈祥) 。
(8)通“慎(shèn)” 。谨慎 。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易·升》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 。——《荀子·劝学》
故君子顺其在己者而己矣 。——《淮南子·缪称》
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副〉
(1)顺便;趁便 。如:顺访(顺路拜访);顺劲(乘势);顺会(乘方便会晤) 。
(2)依循次序 。如:顺续(顺次接续);顺递(依次递接);顺推(连词顺接前项,而使意思推进一层) 。
4.楷书悬针竖和垂露竖写法技巧颜体“州”字中竖与柳体“十”字的起笔相同,但收笔却不一样,柳体“十”是悬针竖,而颜体“州”字中竖的收笔是回锋呈“垂露”状(形如下落的露珠),所以叫做垂露竖(见图一) 。它的写法的前面步骤与悬针竖相同,但收笔方法不同(见图二):①提笔圆转;②回锋收笔 。
“垂露”竖画无论起笔是方、是圆,收笔方法相同 。必须特别提醒的是:垂露竖画的收笔在圆转时有个方向问题 。许多书中仅指出“提笔自右往左回到笔画中再收笔”,其实还应该有另一种收笔方法,即“提笔自左往右回到笔画中收笔”(见图二) 。可不要小看竖画的收笔方向,这里可涉及到竖画的态势及笔意的连贯问题 。譬如柳体“百”字(见图二)的两个竖画,其收笔的方向就各不相同,左竖收笔是从左往右,而右竖收笔是从右往左 。为什么必须这样收笔呢?反过来不行吗?不行,因为按照笔顺“百”字左竖结束就应该收笔向右上写横折竖画,因此必然是从左往右收笔 。如果只知道竖画的收笔一律从右往左收笔,那么态势必然出现别扭 。因为第一竖画的左边不再存在呼应问题,所以那种写法就不合情理 。而右边的竖画收笔就不同了,竖结束以后紧接着要写中间的两短横,从右往左收笔合乎情理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规律:竖画的收笔方向必须与下一个笔画的起笔关联 。如果竖画的下一个笔画的起笔在竖画的左边,那么竖画的收笔应该由右往左收;如果竖画的下一个笔画的起笔在竖画的右边,那么竖画的收笔应该由左往右收,只有这样,笔画与笔画之间才能呼应贯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