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群山丨鼠患之年(节选)( 四 )


这是一位真实可感的非虚构的父亲 , 出没于日常生活中却最终被日常生活所淹没的父亲 。 向迅写出了我们所熟悉的那位父亲 , 写出了父亲某些共有的特征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向迅“创造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父亲形象” 。

【|阅读昭通·群山丨鼠患之年(节选)】向迅在《与父亲书》中运用大量精彩绝伦的比喻 , 非常可喜 。 如他在《鼠患之年》中写道:
瘟疫般的雨季终于结束 。 可怕的热浪重新扑来 。 知了暴雨般层层叠叠的叫声覆盖了村子 。 玉米地里野草疯长 。 母亲不得不顶着烈日拔草……她太疲惫了 。
向迅将“雨季”比作“瘟疫” , 十分贴切 , 把雨的无孔不入 , 雨的铺天盖地都写了出来 , 给人憋闷、燥热和腐朽的感觉 。 同样 , 向迅将知了的“叫声”比作“暴雨” , 也将夏天的燥热之感写了出来 。
他在《九月永存》中写道:
还有那头小象 , 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俊美 。 它全身布满了沟壑般的皱纹 , 就像是刚出生就已经老去 。 不仅如此 , 它树桩般的脸部 , 岩石般的耳廓 , 山脊般的背部 , 还有石笋般的前腿肘部……皮肤都磨损得特别厉害 , 好像刷到岩石上的一层青色油漆 , 随着时光的流逝 , 差不多已经剥落殆尽 。
他还在《独角兽》中写道:
这把帮助父亲渡过了难关的钥匙 , 我相信对人类乃至整个动物界而言 , 都具有巨大的魔力 。 他就像一位法力无边的巫师 , 可以让人暂时忘却身体正在承受的痛苦以及由此产生的恐惧 。 这把万能钥匙 , 有一个人人皆知的名字:睡眠 。
父亲俨然是一只独角兽 , 只能独自面对未知的残酷命运 。 面对无尽的折磨 , 父亲只能用睡眠来应对 。 而在这里 , 向迅反复地去写一个意象 , 一个喻体 , 最终才使读者拨云见日 。
向迅的比喻绵密、繁复 。 这种写法 , 很容易受到“卫道士”们的诟病 , 但他的比喻已经走得非常远 , 我将之称为“二次比喻” 。 这种现象在我的阅读视野里特别少见 。
在这本书中 , 向迅还以神奇的笔触将无始无终、悄无声息的时间形体化 。 换言之 , 他拥有了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本领 。 于是在他的笔下 , 时间攀在石磨上、缠在绳子上 , 幻化为整个村子的一切具象之物 , 会“吱嘎吱嘎”作响 。
他在《时间城堡》中说 , “时间被囚禁在木匣子里” 。 不仅将时间形体化 , 而且将时间生命化了 。
这不禁让读者思考:到底是时间囚禁了我们 , 还是我们囚禁了时间 , 还是时间与我们从来都是毫不相干?

向迅是一个善于给文章命名的作家 。 《与父亲书》中6篇散文的篇名都特别出彩 , 不仅点出了文章的主旨 , 而且深含寓意 。 一个善于命名的作家 , 给读者一张预定的指示牌 , 告诉我们“诗”在确切的“远方” , 于是 , 我们便风雨兼程 , 只为遇见命里所遇见之人物 。 一个善于命名的作家 , 给读者一盏指明灯 , 告诉我们“黎明就是不远的未来” , 于是我们便奋勇向前 , 只为遇见命里所遇见之人物 。 向迅所起的篇名 , 不像有的作者跟读者捉迷藏 , 将读者搞得晕头转向 , 而是直击读者的心灵 。
他也是一位文体意识很强的散文家 。 他在《与父亲书》中 , 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捣得烂糊 , 如他自己所说 , 是将小说和散文“一锅煮”了 。 这与他所秉持的文章观念密不可分 。 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说 , “我还渴望创作出不一样的散文 。 中国白话散文历经百余年 , 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散文正如李敬泽在20年前撰文所说 , 已沦为侏罗纪公园” 。 而在散文观念上 , 他认同李敬泽所提倡的“回到先秦文章的传统里 , 向庄子学习 , 或者向罗兰·巴特和本雅明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