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案例怎么写( 二 )


顾少俊说,长沙会战的经过,老人记不清楚了 。他就不肯讲,他说:“记不清的事,不能讲,讲错了,不好 。”
吴春祥是江西的一个老兵 。抗战前,他在江西电报局工作 。
当时,那是一个让好多同龄人羡慕的好职业 。然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19岁的吴春祥毅然辞去江西省电报局的工作,瞒着双亲,报考南京陆军军官学校,走上了抗日救国之路,此后整整八年和家人音信断绝,直至抗战胜利才回到父母身边 。
八年中,他不敢给家里写信 。他担心大义在潜默中被亲情渐渐移动,慢慢消融;八年抗战,他经历了南京保卫战、昆仑关大捷、长沙会战等大小战斗数十次 。
在日军投降前五小时,还在广西境内和日军血战 。顾少俊说,他曾问吴春祥:“是否后悔当年放弃好工作投身抗战?”老人回答:“不后悔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
104岁的赵赠熊在一次采访结束后,说的一句话至今留在顾少俊的脑海中:“日寇要敢再来,老朽愿再驾飞机重返蓝天 。”这些朴素的话语,让他肃然起敬 。
每到一个地方 众多志愿者让他感动 顾少俊说,在这些年的采访中,也多亏了有全国各地志愿者的热心帮助 。在常州,王昌年老师带他走访了常州30多个老兵;在无锡,袁健开车带他走访老兵,在江西司马花、王豫、李勇等志愿者热心带路……没有他们的帮助在短时间内采访这么多老兵,是不可能的 。
顾少俊说,在采访中,他还发现许多默默无闻用自己工资帮助老兵的爱心人士,上海的谈璐屏女士到常州,见抗战老兵郭纪芳一个人很难自理,回上海后,她每月给老人汇2000元,让老人找一个保姆,连续汇了10个月,共计2 。
2.写一篇“ 优秀人物 寻访活动 ”怎么写第一次与孙老师联系的时候,我们谈了好久,就在我们还在为这次采访活动能否成功进行而踌躇不定时,孙老师很快便说 “好,什么时候?”坦诚与高效率,是孙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
采访定在了孙老师的办公室内进行,星期天的校园学生不多,孙老师的办公室设在综合大楼,在那里可以看到学校的教学楼和实验楼,仿佛空气中都可以嗅出琅琅书声 。孙老师一身简洁的白色,虽然已是比我们年长几十届的老学长,但一举一动都流露出年轻的气息 。亲切的微笑和出乎意料的善谈,一下子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起来 。
(1)那时候的南大
孙老师是87级的山师学生,他对母校有着一番特别深厚的感情,对南大的传统,也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入的了解 。按孙老师的话来说,能在南大读书,其实是一件光荣的事情,那时的南大就是一个小清华 。每当孙老师谈及南大时,他的眼里就熠熠生光,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仿佛又坐在了图书馆里,仿佛 。
在孙老师读书的那个年代,要想考上中学,必须参加全市的统考 。想要进入像山师这样的名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南大作为一所江西名校,有着比其他学校更为优越的师资条件 。孙老师半开玩笑的说,其他大学的学生都会选择聚集在宿舍聊天打牌之类的,而南大的学生还是一如既往的努力读书,这就是南大吸引人的地方 。
(2)看学习:勤奋+全面知识+实践
在孙老师读书的时候,流传着一句笑话: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然而这也是当时很多学生的真实写照 。在孙老师看来,死读书这三个字,有时候是必要的 。
“死读书”在这时候,可以辩证地译作勤奋 。“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每天晚上不到1点是不会睡觉的,”孙老师笑着回忆当时那段艰辛的读研时光 。孙老师认为,当遇到不清楚地问题时,参考别人的资料与经验,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在通过与别人交流时,自身的经验与知识也可以得到积累,长期的积累,对自己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