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要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就会对课文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 。
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 。例如《奇妙的克隆》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除了我们前面说的抓小标题外(或者假如像有的文章那样就没有小标题),我们也可以根据四部分的内容结构把它归纳出来 。
即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与好处等 。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 。
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 。例如这篇课文主要是阐述事理的,无疑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
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文章的中心也就一目了然 。二读精析——细部研讨方法点 要想把事物事理说清说透,就肯定离不开说明方法 。
因此阅读说明文,就应当抓住主要的说明方法,并搞清楚各种说明方法的联系和作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 。我们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可以先从全文上提领各部分的说明方法 。
不妨列出表格,以一览无余 。二是可以抓住重点段落,精要分析具体的说明方法 。
例如:在“克隆是什么”一小节里,作者为了说明“克隆”,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释义和引用 。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释义: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把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
三读品味——捕捉咀嚼情感点 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也同样“说”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这也正是我们理解课文所不可或缺的 。《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写的一篇科普文章 。
学习这篇课文,既要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更要从中学习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还要在此基础上,对科学这把“双刃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作者精心组织材料,把“克降是什么”“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克隆技术如何造福人类”介绍得清清楚楚 。
但是作者又不限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是融入自己的赞赏之情和严肃思考 。具体地说,本文既向我们介绍了克隆科学知识,又展现了包括我国科学家在内的“科学精神”,同时又引领读者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
阅读时,我们就要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加以体味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虽然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 。
(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2000年第3期《说明文中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