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十五怎么写( 二 )


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 。
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 。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 。
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 。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 。
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 。晋北地区习惯用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称麻糖 。
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 。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 。
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粘住,免生是非 。供品中还要摆上几颗鸡蛋,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 。
据说它们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点一下 。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 。
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 。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 。
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 。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 。
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 。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 。
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山区多吃糕和荞面 。
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 。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
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 。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 。
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
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 。
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 。
再 。
3.农历腊月二十五是什么日子拜托各位大神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