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运城博物馆|“吉金”的贵重与华彩
□吉梦琳 文图
◆核心导读
提起青铜器 , 人们的印象大都是通体暗绿的庞然大物 。 殊不知 , 青铜器的种类很多 , 除了大物件 , 还有许多精巧的青铜工艺美术品 , 而且青铜器还有一个浪漫优美的名字——“吉金” 。 本期走进博物馆 , 笔者带大家一起了解青铜器的美丽过往 。
本文图片
▲几何纹铜鬲 ▲兽面纹铜爵
青铜器在中华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 中国的青铜文化源远流长 , 青铜器冶炼技术精湛 , 制作精良 , 造型优美 , 在世界青铜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 。 中国青铜器时代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 , 其中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最具研究价值 。
夏商周时期 , 青铜器有一个十分贵气的名字 , 叫“吉金” 。 我们现在所说的“青铜” , 其实是现代人给这类型的金属器物赋予的名字 。 青铜器最初铸造完成时的色彩是像金子一样灿烂华丽的 。 只是因为年代太久远了 , 大多数青铜器出土后都被氧化成了青绿的颜色 , 所以才有了“青铜”之称 。 据说 , 夏朝时“铜”是最贵重的金属 , 各诸侯将铜朝贡给王 , 王铸造了9只气壮山河的鼎 , 这就是传说中的“禹铸九鼎” , 从此拉开了中华青铜时代的序幕 。
运城历史文化悠久 , 是夏商周文化的核心区域 , 有许多重要的遗址遗存 , 是古代青铜器的重要出土地之一 。 比如 , 绛县西吴壁冶铜遗址(公元前2070年~前1046年)的发现 , 填补了青铜产业链的空白;平陆前庄遗址(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 是晋南早商时期的代表性遗址 , 出土了大量兽面纹青铜器;夏县东下冯遗址(公元前1900年~前1500年) , 是晋南地区二里头文化的代表性遗址;另外还有垣曲商城遗址等 。 运城博物馆就珍藏着这些遗址出土的各类珍贵青铜器 。
本文图片
▲铜炼渣
绛县西吴壁冶铜遗址——铜炼渣、残炉壁
人类对于一种材料的发现、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古人获取金属铜有两个途径 , 一是自然铜 , 二是冶炼矿石得到铜单质或铜合金 。 运城博物馆展出的绛县西吴壁冶铜遗址出土的铜炼渣和残炉壁 , 就为古人冶炼铜矿提供了证据 。
绛县西吴壁冶铜遗址位于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 , 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冶铜遗迹 。 它的发现 , 对于研究早期冶铜手工业 , 以及早期中原王朝的兴起与发展等 , 具有重要意义 。 2018年至2019年 , 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 确认该遗址是一处夏商时期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冶铜遗址 。
据研究 , 该遗址的冶炼原料大多是中条山的铜矿石 。 经过冶炼后得到的纯铜 , 除了少量在当地用于制造小型工具外 , 其余大部分被运往中心都邑的铸铜作坊 , 用于铸造铜器 。 此外 , 这里发现的夏商冶铜遗迹与遗物 , 是目前中原地区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冶铜手工业遗存 。
本文图片
▲前庄方鼎
平陆前庄遗址——兽面乳钉纹方鼎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是宴享和祭祀祖先的礼器 。 青铜器上的纹饰主要是兽面纹 , 如运城博物馆展出的出土于平陆前庄遗址的兽面乳钉纹方鼎 。 这件青铜方鼎通高82厘米 , 鼎口口面呈方形 , 边长为50*50厘米 , 耳高14厘米 , 腹深44厘米 , 鼎壁厚0.6厘米 , 鼎足高约23.5厘米 。 鼎口的口沿外折 , 方唇 , 沿面平直 。 岩面有一对直立于口沿上的圆拱形竖耳 , 耳的外壁作凹槽状 。 其腹部直壁平底呈方形 , 上腹部有一周兽面纹带 , 腹面四周饰有乳钉纹 。
- 满山川@采撷日光的暖意,走进冬之素简
- 迎春展!“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亮相上海博物馆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古琴|新展预告|年度大展,走进古琴的文化空间
- 春联|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欧洲#到湖南省博物馆共享“欧洲盛宴”
- 大足石刻|《万里走单骑》第二季走进大足石刻,感受中国石窟文化的“烟火气”
- 都城#投资超6亿!河南将新增一座大型遗址博物馆
- 山东博物馆|“萌虎出征”!山东博物馆首次参与支付宝五福 携“汉虎钮铜錞于”迎新春
- 任金岭|当年那个扬言100亿补偿也不卖房的河南村民,如今成了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