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那英参加《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也有点《中国好声音》那味儿了

那英|那英参加《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也有点《中国好声音》那味儿了

文章图片

那英|那英参加《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也有点《中国好声音》那味儿了

文章图片

那英|那英参加《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也有点《中国好声音》那味儿了

文章图片

那英|那英参加《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也有点《中国好声音》那味儿了

文章图片

那英|那英参加《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也有点《中国好声音》那味儿了

文章图片

那英|那英参加《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也有点《中国好声音》那味儿了

文章图片

那英|那英参加《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也有点《中国好声音》那味儿了

文章图片



那英来当喜剧节目导师了 ,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 , 节目邀请了行业外的飞行领笑员 。 这个名字带“喜剧”的节目 , 本身就自带压力 。 但在第一季横空出世时非常成功 , 以打破传统晚会小品相声语法、避开大热脱口秀而闻名 。 那英说很惶恐 , 因为不是这个行当的 。

但马东的节目却早有准备 , 为了让那英适应这个角色 , 节目组还给她准备了一个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 只有心理作用的拍灯按钮 。

但我说节目越来越像《中国好声音》 , 不是说马东的视觉设计 , 或者节目规则上 , 而是内在逻辑和节目语法上 。 第二季 , 《喜剧大赛》继续将独特的创作文风进行到底——表演的题材 , 和不少屏幕前的年轻网友 , 密切相关 。 有作品演绎分手后纠结的自己 , 关注更有共鸣的恋爱话题 。


有作品洞察到每到深夜就厌恶工作的自己 , 关注年轻人的职场 。 有作品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养成出发 , 关注家庭教育 。

但每一段表演之后 , 画风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对话 。 一组演员表演后 , 讲到了自己30岁时的焦虑 。 台下的于和伟老师非常激动地说了一段感悟 。

不差那就不要着急

等一个机会别想着一部戏要登天就想着让观众看到我这时候 , 黄渤也说了一句金句:其实有时候不必抬头焦虑低头努力就行了

说得太好了 。 综艺感十足的马东李诞 , 一唱一和地把话题引到那英这里 , 请她分享自己的成名史 。 那英别的没说 , 就拿年轻时唱《征服》 , 有那种愤怒的劲儿 。 但现在让她再唱征服 , 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感觉了 。
【那英|那英参加《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也有点《中国好声音》那味儿了】

30岁对我没有压力 , 我一直觉得自己没长大 。 作为一个唱歌的音乐人 , 就应该热血澎湃 。 有很多歌手一直很执着很热爱 , 也许不是大红大紫 , 比我唱得厉害 , 但没有我幸运 。

那英接着说 , 所以你们不用担心30岁 , 也许你们到了45岁才会大红大紫 。 画风 , 突然一变 。 演员直呼:这也太久了 。

各位导师的一番话 , 让台上的演员也感慨万千 , 说出“有情人做欢喜事 , 无论是劫是缘”的金句 。

发现了吗 ,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开始生产鸡汤了 。 这样的对话不是一次 , 而是很多次 。 在表演“去掉价值”的同时 , 却在表演后疯狂“上价值” 。 这非常高明 , 让表演回归纯粹的表演 , 把价值引申出现在表演之外 。 探讨的话题 , 也不再只关注表演和排练的幕后本身(如《演员的诞生》一类) , 而是关于表演人的人格、成长 。 这正是《中国好声音》坚持了十年的创作逻辑——每个好声音 , 必须承载一个故事 。 但早期很多网友说《中国好声音》是“中国好故事” , 这样的吐槽也看得出 , 故事化也是把双刃剑 。 也给《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提了醒 , 动情不要滥情 。 有时候 , 纯粹的欢乐 , 也足够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