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专访梁绍基:人与蚕的游戏,在动静之中遁入无我( 二 )


“残”,用生命的遗骸表达亏空,表达不完整 。《残山水》里的蚕丝就像历史一样,似断非断绵绵不断,也包裹了某些对当下我们的生态环境被人类无情掠夺破坏以后提出的警示 。
与杜尚现成品所不同的是,“残”追求的是生命的全过程,是自然生成、发展生成的过程,有一种原始古朴残破、向死而生的力量 。梁绍基以自然之力介入到了后现代与西方的对话,又带有浓浓的东方人的情感 。
策展人|专访梁绍基:人与蚕的游戏,在动静之中遁入无我
文章图片
策展人|专访梁绍基:人与蚕的游戏,在动静之中遁入无我
文章图片
梁绍基痴迷于蚕的各个维度,对他来说,在声音系统里蚕声是天籁之声 。从蚕蚁开始,吃桑叶的声音像泉水叮咚,化蛾的时候破茧而出扇动翅膀,声音又有点像小型的发电发动机,啪啪、啪啪…不绝于耳 。
创作中的梁绍基化作指挥,像千军万马的蚕虫的将军,周配手下的“兵力”,它们在不同材质上游走吐丝 。多年与蚕虫的密切接触,他掌握了蚕农和科学家都未必了解的昆虫语言和生态表现 。轻柔漂浮是蚕虫吐丝的天性,梁绍基的蚕虫却能在光滑料表面层叠吐丝 。
蚕丝堆出的“云朵”映射着天台山雨迎来的晴空,那一刻,76岁的梁绍基露出孩子般天真的笑脸:“用镜子追云太美啦!我在山上跑,把云彩抓到镜子里,蚕又把云彩画在镜子上 。”
策展人|专访梁绍基:人与蚕的游戏,在动静之中遁入无我
文章图片
策展人|专访梁绍基:人与蚕的游戏,在动静之中遁入无我
文章图片
1945年9月27日,梁绍基出生在上海,抗日战争刚取得胜利,原籍广东的父母亲喜悦地称他为“胜利崽”,祝福他今后的人生 。梁绍基在充满文学、科学、音乐和美学气息的上海弄堂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梦想着做一名天文学家,直到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艺术创作中得到释怀 。
雨的工作室微微散发着潮气,工作台上留着一件用蚕丝铺絮创作的作品,仿佛一场喧嚣的大戏已经散场 。76岁的梁绍基30年如一日,依然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坚守着生命轮回,天道自然 。
生命、死亡、寂静、喧哗、此刻、他时……他在天台山上养蚕、听蚕、观蚕、思蚕,对于蚕虫的思考出神入化地与这片净土的信仰和冥想揉杂,动静之间,他们一起遁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
在人与蚕的游戏中,梁绍基已经入一种“我即为蚕,蚕即为我,齐物合一”的境界 。这样的状态就如爱默生《梵天》中的诗句:“阴影和阳光合一,消失的诸神在我身显现;飞向我的,我即羽翼 。”
策展人|专访梁绍基:人与蚕的游戏,在动静之中遁入无我
文章图片
策展人|专访梁绍基:人与蚕的游戏,在动静之中遁入无我
文章图片
梁绍基:蚕我 我蚕
展览信息
2021年9月29日至2022年2月20日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二楼
INTERACTION
话题互动
你对蚕的印象是什么?最喜欢艺术家哪件作品?
欢迎留言分享给我们!
出品人 Producer | Beryl Hsu
监制 Executive Producer | Connie Wang
撰文 Wri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