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富|学者刘成富谈非洲文学:被妖魔化的非洲人民在文学中寻找诉求( 二 )


20世纪30年代 , 以塞泽尔、桑戈尔、达马斯、法农为代表的一批在法国深造的黑人留学生脱颖而出 , 他们在巴黎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黑人文化文化运动 , 坚定地扛起了反殖民主义大旗 , 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 20世纪60年代 , 随着世界范围内反殖民主义浪潮的兴起 , 黑人国家纷纷独立 , 民族文化开始复兴 。 21世纪以来 , 法国前殖民地法语文学一路高歌 , 在世界文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
非洲作家早就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 他们试图终结文学创作上的附庸地位 , 而且坚信将来有一天最终能够实现 。 通过摆脱法语语言的附庸或从属地位 , 他们希望把本民族的历史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 但是 , 这种文学是无法摆脱法语而独立存在的 。 在非洲法语文学中 , “黑人性”文化运动是一个怎么也绕不开的焦点话题 。 身为黑人在他看来并不是什么耻辱 , 而理应是一种发自肺腑的骄傲和自豪 。 桑戈尔的伟大 , 不仅在于完美地诠释了“黑人性”这一概念 , 而且将这一理念大张旗鼓地付诸于塞内加尔的社会实践 。 21世纪以来 , 非洲文学引发了有关“去殖民”、“文化身份”、“文化多元”、“后殖民主义”等诸多话题 。 因此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今年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拉萨克·古纳赢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也是一件意料之中的事 。
(作者系教育部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南京大学法国文学教授刘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