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喜欢上海的理由?|尚长荣:上海需要我,我更需要上海
文章插图
第32届上海旅游节
文章插图
上海是一个能做事的地方,是一个能做成事的地方,是一个能做成大事的地方!
——尚长荣(1940年7月生于北京,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尚长荣为“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第三子,工花脸,受业于侯喜瑞等京剧名家大师,三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大奖”得主,获第三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见到尚长荣老师,恰逢国庆前的一个艳阳天。在上海京剧院国粹苑新址,与刚刚过了“八零后”的尚长荣聊起“喜欢上海的理由”,这位梨园名宿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说起我和上海的缘分,可以先谈谈京剧和上海的缘分。”尚长荣说。200多年前,徽班、汉剧进京,西皮、二黄同台,绚丽多彩的人物,写意、夸张的美学特征,使得这一新的戏曲样式风靡全国。1876年,当时尚被称为“皮黄”“乱弹”的这一戏曲样式,传至上海滩,《申报》为其冠名“京戏”。“所以,京剧是‘诞生在北京、冠名在上海’。”他说,“所以,京剧不仅是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插图
“上海观众懂戏。”尚长荣说,“所以,以前在京剧界有句老话,‘闯闯上海滩’,只有在上海登台,得到上海戏迷、行家的认可,海派文化的检验,才算真正红遍全国。”说起京剧和上海的渊源,尚长荣滔滔不绝。
而对于尚长荣自己来说,1951年的5月,11岁的他第一次来到上海,登上天蟾舞台。“只记得天蟾舞台那个气派啊,整整三层楼,三千三四百个观众席位,被誉为‘远东第一大剧场’。”他回忆道。
台前,观众们一个个屏息等着开演;台后,父亲的好友半真半逗地和他讲:“长荣,等下你上台后,可要稳住啊,千万别被上海戏迷的喝彩声吓倒了。”小长荣初生牛犊不怕虎,定了定神,开腔,一个扎实的长低音,让整个剧场都与之共鸣。只听得一阵阵喝彩,就像夏天的雷声,从三楼、二楼到一楼,滚滚而来。他被上海观众对后生晚辈的呵护与热情深深地打动了。
文章插图
与上海一别30多年后,当年的“娃娃花脸”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京剧演员,但尚长荣心里还有个“上海梦”。1987年,慕名于上海开放的艺术氛围,40多岁的尚长荣夹着新编历史剧目《曹操与杨修》的剧本“闯荡上海滩”。
文章插图
尚长荣(右)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饰演曹操
“今年,是我第一次在上海登台的70周年,也是我定居上海的30周年。”尚长荣深情地说道,“现在看来,当时‘闯滩’这一步迈对了!因为上海是个能做事的地方,是一个能做成事的地方,还是一个能做成大事的地方!”
来到上海后,尚长荣发现上海的文风特别认真,戏曲院团特别较真,用一句俏皮话来说,叫作“七稿八稿,没完没了”,说的就是上海京剧院精益求精的认真劲头。所有的新创剧、获奖剧都是这么“搞”出来的。
文章插图
尚长荣(右)京剧电影《霸王别姬》饰演项羽
来到上海以后,尚长荣很快到达艺术事业的巅峰,新创剧目《曹操与杨修》获得巨大成功,成为新时期中国戏曲的里程碑,与之后的《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一起,合称“尚长荣三部曲”。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