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明&让传统汝瓷技艺与时代接轨,李可明:一抹天青,温润如玉

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瓷,釉色清淡雅致,釉层薄而莹润,历经千年存世不足百件,堪称稀世珍宝。
如何让古老的汝瓷技艺与时代接轨,这是落在年轻手艺人肩上的大命题。要研究和恢复传统技艺,要创作当代作品,要管理家族企业,要传承文化美学……生于汝州汝瓷世家的李可明奔波于京豫两地,一系列更具当代设计理念的茶器、花器、饰品等赢得业界关注,也让非遗技艺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
兜兜转转 延续幼时缘分
宋代有五大名窑,即汝、官、哥、钧、定,为首的汝窑因出自河南汝州而得名。汝瓷造型古朴大方,色泽清透澄净,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然而,汝瓷仅仅辉煌了20余年,元、明、清三朝续烧而不得,只留下数十件瓷品和许多美丽传说。
198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瓷窑址进行试掘,将该窑址确定为汝窑遗址,解决了中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因缘际会,恰在这一年,李可明在汝州出生。从小在伯父瓷器厂里“玩泥巴”的他没有料到,今后的自己会再续与汝瓷的缘分。
从武汉科技大学艺术设计系毕业后,李可明在北京从事室内设计工作,工位上泡茶的汝瓷壶让他有了家乡的归属感。平时若为同事、朋友准备伴手礼,他也会习惯性地从伯父的厂子里拿一套汝瓷。“这是什么瓷器,怎么有这么多漂亮的裂纹?太神奇了!”一次项目沟通会上,外方负责人看到他的汝瓷壶,得知是他自己所制时,惊讶地赞叹。“你还在继续做吗?”对方的发问让他陷入了沉思。
“这些东西材质真是好,但样式上还有空间。为什么不把你的所学应用在这上面?”一位前辈参观了他家乡的汝瓷厂后,向李可明提出建议:“做室内设计,你再优秀,行业是饱和的;如果能在北京把汝瓷发扬光大,这更有价值,也应该是你的使命。”
2012年底,李可明的伯父李廷怀感到侄子有了日益浓厚的兴趣,提出在北京成立汝瓷工作室,来解决一部分运营和研发的需求。叔侄俩一拍即合,李可明大胆辞职,重新投入汝瓷这个行业。2013年,工作室在宋庄起步。
精益求精 改进传统技艺
汝瓷的器身表面有一层延伸交错的裂纹,叫做“开片”。有意追求这种浑然天成、千变万化的开片,是宋代汝瓷独特而极致的美。汝瓷的另一特征是以天青色为主的釉面,这种澄澈的颜色也对烧制提出更高要求。
埋头车间,李可明很快掌握了汝瓷配料技术,成为技术骨干,并以不输宋代汝瓷的工艺水准第一次复烧成功汝瓷三羊尊,用天青色证明了自己的努力。
然而,有了技艺并不意味着有了市场。
因为工艺难度大,传统的汝瓷产品价格动辄数千元,与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不匹配。因此,初入北京,工作室对市场的拓展困难重重。“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让传统技艺与时代接轨。”没有父辈的经验可供借鉴,对于20出头的李可明来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以前是两三个师傅纯手工制作,现在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实现小批量生产。”李可明聘请工人、更换设备,兴致勃勃地开始了第一批试制。“结果一端出来,表面出现了小黑点,明显是混入杂质了。”
【 李可明&让传统汝瓷技艺与时代接轨,李可明:一抹天青,温润如玉】更换已经配好的数吨制胎原料,重新烧制,还是有黑点;再更换釉面原料,黑点还在;调整烧制火候、更换模具……顺着流程一步步调整,最后才发现是新的刀头上有细微铁屑,导致杂质产生。蹚过的路最终变成了宝贵的经验,新的生产方式和流程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新产品的研发打下了重要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