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纳#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当过难民,艰辛经历帮他成为作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王晓莹 编译
当地时间10月7日,瑞典学院将202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来自亚非的作家不算多,73岁的古尔纳此番获奖或许有语言优势的“加持”:他来自坦桑尼亚,如今生活在英国,创作作品所用的文字也是英语。
文章插图
古尔纳1948年出生在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那是一个位于印度洋的小岛,他在那里长大,当地的斯瓦希里语是他的母语,也是如今坦桑尼亚的官方语言。然而,上世纪60年代桑给巴尔爆发革命,作为阿拉伯裔的他遭受迫害,18岁那年被迫离开家人、逃离刚成立不久的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成了难民。1968年,他赴英国学习,就读于坎特伯雷基督大学。
1980年到1983年间,他曾短暂回到非洲,在尼日利亚的巴耶鲁大学教书,同时攻读肯特大学的博士学位。1982年,他获肯特大学博士学位,1985年开始在这所学校教书。退休前,他是坎特伯雷肯特大学英语和后殖民文学教授。除作家和教授身份外,古尔纳自1987年以来还一直担任英国文学杂志《瓦萨非瑞》的特约编辑。离开故土后,他只在1984年得到机会,回过一次坦桑尼亚看望父亲,那之后不久父亲就去世了。
文章插图
古尔纳写作的“历史”比当教授悠久。他从21岁开始用英语写作,母语并没有影响他太多,但作为难民的经历是他的写作灵感。古尔纳出版过10本小说和不少短篇故事,“难民的混乱”是贯穿始终的主题,那些记忆给他的作品打上了烙印。1987年他的处女作《离别的记忆》就描写了非洲大陆上一次失败的起义;次年出版的第二部小说则从多个层面描写了流亡的现实生活。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出版于1994年的小说《天堂》,入围过布克文学奖,也将古尔纳带入了文学圈的视野。
文章插图
古尔纳的部分作品
【 古尔纳#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当过难民,艰辛经历帮他成为作家】古尔纳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他不像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那样10岁就立志成为作家,而是随着生活的经历才慢慢成为作家。“我只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想做一些事,比如艰难地到了英国,四处搬家。当时人生地不熟,远离故土,经历困难才活下来,找到了自己的出路,这些都影响了我。”他2016年在一次采访中说,自己一开始只是单纯地写东西,写到一定程度才去考虑写来做什么,了解写东西和写作之间的区别,然后慢慢学会改进、组织文字和想法,形成小说。
- 纳兰容若&与原配携手52年,80岁另娶女演员,去世前留遗嘱:与原配合葬大海
- 里贾纳&读书 | 利尔本:诗歌让我们步出沉默
- 三灶|新展速递:新春特别展览《迎祥纳福——馆藏木版年画精品展》正式开展
- 文化|英国创意与文化技能协会主席唐纳德·海斯洛普:艺术品市场需要在公共和私营领域之间创造更多平衡
- 接纳!《论语》:改变命运,从学会接纳开始
- 浣溪沙#小寒时节品诗词,一首《浣溪沙》,感悟纳兰性德对宛氏的深深思念
- 文化|踏雪冬捕 游人纳福
- 帝王#风尘女子因一作品,皇帝纳她为妃,历经了3代帝王更替
- 迦南学院@斗破苍穹:萧炎前往迦南学院,纳兰嫣然进生死门,萧鼎、萧厉回归
- 李真人$古虐文皇上纳妃的时候,她露出守宫砂,拿着废后诏书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