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羊史记!周朝:一个奠定中华五千年文化根与魂的朝代


鱼羊史记!周朝:一个奠定中华五千年文化根与魂的朝代
文章插图

礼乐文明是什么,是奏乐、送礼以及一系列体现封建等级制度的繁文缛节吗?如果只是这些,作为殷商遗民的孔子何以说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01殷周之变商朝是一个信奉鬼神,巫风炽烈的朝代,事无巨细都爱占卜,除了占卜还喜欢人祭和人殉。在武关村发现商代司母戊鼎的墓中,墓道上就码放了390颗人头。同样,在安阳殷墟宫殿乙二十组宗庙群附近也挖掘出641具骸骨。在商代,人殉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场景,就拿修宫殿来说,打地基时,要在宫殿四个墙角各埋一个小孩子,把他们放到杵的下面,安门的时候要在门内门外各埋两个人,上梁时另要杀人,落成时还要杀人。虽然这些被殉葬的人大都是战俘,但这种对鬼神的极端崇拜和对人命的轻贱,是非常蒙昧残忍的。商代青铜器上的龙纹、饕餮纹所呈现出的抽象、怪异的狞美,就反映出统治者的心态,就是要让人们对祭祀产生敬畏心理,利用鬼神信仰维护统治。到了西周,虽然人殉现象并没有杜绝,但国家更加重视天地之间的秩序和规律,祭祀的时候也不主张杀人,而是制礼作乐,歌颂文德,通过好的仪式和音乐把大家带入到庄严美好的情境中,达到陶冶和教化国民的目的,这跟我们通过升旗仪式来培养爱国情怀是一样的。这种走和谐、包容、德育路线的礼乐文明相较于商代阴森可怖的鬼神信仰,是迈向文明的一大步。礼乐文明吸引和包容了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信念,如此这般,最早在公元前9世纪中后叶,这个人群才慢慢发展为一个民族——汉民族。因此,王国维先生评价说:殷周之变是历史未有之。
鱼羊史记!周朝:一个奠定中华五千年文化根与魂的朝代
文章插图

02天下与封建周人认为,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坠)都是天下,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的国家都应该和平共处,拥护周王朝的统治。但当时周只有十几万人口,而殷商王朝却是百万之众,更别提四方夷民,如何维护统治是个大问题。两千多年后的意大利政治家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总结道:殖民是一个既省事又经济的办法,较之于建立一支庞大军队所付出的代价微乎其微,甚至无需付出代价,这与周公英雄所见略同。于是,“血亲大封建”开天辟地地诞生了。武王和周公封建了71个国家,其中53个都是姬姓国家,通过封建,周王朝形成了诸侯拱卫中国的五服制,实现了对殷商遗民的包围监视,尤其是那些被分封到全国各地的诸侯二次扩张,周王朝的统治范围迅速地扩大。封建无可避免地会损害土著的利益,但难得的是,周王朝对待土著并不像美国人对待印第安人一样,把他们屠杀或者驱逐,而是用文化去感染他们,只要接受礼乐文明,不管你是什么种族、什么血缘,你都是华夏人、自己人,但如果你不接受礼乐文明,而是接受“夷礼”,那就是夷狄,是野人,我们会“文化不改,武力加之”。中国古代把打仗叫做出征,征由一个双人旁和一个正字组成,就体现了周人的战争观:战争的目的是纠正错误,并非掠夺土地和财富。武王伐纣胜利后,周公创编了《大武》乐章,描述了战争的七种德行,分别是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周人对战争的看法就是:止戈为武。这个观念影响后世几千年,中国在公元9世纪就发明了火药,几百年后才传到阿拉伯国家,14世纪才传到欧洲,在军事实力领先的时代,接受礼乐文明的中国人为什么没有发动侵略战争,反观西方列强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就不断扩张殖民,发现了一片大陆,就想着去侵略这片土地,去掠夺这片土地上的人口和财富。直到现在,中国人对于战争,仍然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的态度。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老祖宗们留给我们的一种宽容、平和、以人为本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