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藏|陆蓓容评《追寻江村秘藏》|鉴藏史何为

秘藏|陆蓓容评《追寻江村秘藏》|鉴藏史何为
文章图片

《追寻江村秘藏: 高士奇书画鉴藏与流散研究》 , 励俊著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 , 390页 , 128.00元
我曾经的研究对象宋荦与《追寻江村秘藏》作者大著研究的对象高士奇是一对老友;在书画收藏事业上 , 宋、高二位也是同志 , 因此我对本书处理的时段与史料都相对熟悉 。 这部书研究康熙年间一位重臣高士奇(1645-1703)的书画收藏之路 。 那是收藏家群星璀璨的时代 , 不过 , 像高士奇这样身前身后文献齐备的情况实属难得 , 它们让这部书有一副坚实的骨架 。
其正文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 , 作者考证了传为高士奇所作的《江村书画目》 。 因为其中有向康熙进呈赝品的记录 , 民国间“发现”此目的罗振玉等学者便一再坐实此说 , 致使今日的学术研究很难绕开这个问题 。 过往的文献学者未必留心这类清中期非主流书画账簿 , 美术史学者又未必关心“文献生成”这类议题 , 竟至于无人想过 , 账簿的形成 , 常常有一个历时甚久的过程 。 在稿本状态下 , 它可以一直生长 , 至某一抄本 , 才可视为某条一支流的终点 。 作者详细讨论了《江村书画目》里的各个类目 , 从称谓、作品、书写习惯等角度 , 指出其中每一个具体门类的成书时间并不一致 , 各部分的编辑者也不会是同一个人 。 由此 , 高士奇本人向康熙进呈伪作的论断就不攻自破了 。
一部书的故事尚且如此蜿蜒曲折 , 人的一生当然更加波澜壮阔 。 第二部分深描了高士奇人生中每一个重要的脚印 。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白衣读书人 , 在家乡结了婚 , 从杭州来到京城;以门馆寒士之身 , 入宫佣书;投了康熙帝的脾气 , 终于苦熬得科甲正途 , 名正言顺地坐上好位置;遭遇政治盟友的背叛 , 在满汉官员斗争中落于下风 , 只好顶着招权纳贿的恶名夺职回乡;期间丧妻失子 , 又重新回到权力中枢 , 直至病亡 。
尽管处理过大量机要政务 , 高士奇并没有养成矜严愍默的性格 , 反倒相当乐于作诗、写题跋 , 展现一部分私人生活面貌 。 康熙时期的满汉奏折已经整理出版 , 而瞻慕风流的后代文人又曾大力收藏当日的名贤尺牍 。 作者大量利用这些第一手文献 , 让它们彼此勾连互证 , 重现出古人复调的生活 。 他竭力细读了诗文中的每一个典故 , 也关心联句诗中各人出场的顺序 , 析论往往精微入妙 。
高士奇入朝揽权之际 , 既是南方士人获得政治机遇的时期 , 也是新王朝渐渐稳定、书画市场存量充足、价值体系日渐形成的时期 。 他久居过的都城与江南 , 又正是书画传统悠久、传世作品丰富的地方 。 天时地利都是契机 , 名利场中揖让晤对、政治漩涡中载浮载沉的日子 , 也是闻见日广、藏品日丰的好时候 。
每个人的一生都受制于各种方向的合力 , 并被它牵扯着走向终点 。 有时 , 我们管这种力量叫做命运 。 书画收藏这件事情 , 本来就在高士奇的命运线上 。 所以描述就是解释 , 讲他也就是讲它:他的人生经历 , 足以说明他是如何渐渐聚拢起一份书画收藏——甚至部分包括他为何选择主动公开一部分收藏 。 在得罪乡居的三年之间 , 高士奇曾经主动刊刻《江村销夏录》 , 这是当时第一部在作者生前公开出版的书画著录类文献 。 作者对此最大胆且巧妙的推测 , 是将它视为一份官员财产公示清单 。 刊刻它 , 部分是为了回应那份贪赃枉法的弹章 。
这是一个无法证实的推论 , 未必人人都能同意 。 不过 , 倘若遗貌取神 , 倒可以说其间反映出作者选定的书画鉴藏史研究路径:把作品与言论放在作者一生的境遇之中来理解 , 就是在尝试还原收藏这件事对一位古人究竟可能意味着什么 。 倘若这掺杂着自污、自证与自白的一端过于现实 , 难以接受 , 那么也许值得提醒:我们所熟悉的销忧乐志、与古为徒那一端 , 也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 , 甚至同地又同时 。 因为人是复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