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玲娜贝儿的走红:以可爱追寻现实中的童话( 二 )


网络与现实的联动为这个可爱的玩偶角色打造了一场出道盛宴 , 这离不开人们对“可爱”审美认知的集体共识 。
跨次元的互动:“可爱”背后的情感价值
“可爱”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外在形象呈现 , 更是一种纯真、童心的意象表达 , 对“可爱文化”的审美认同背后往往包含着重要的情感依附 。
在当下繁忙紧张的现代生活中 , “不想长大”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心理 , 人们怀念童年时代的单纯与天真 , 需要寻找到一个精神的疗养方式 。
可爱事物凭借其简单、美好的形象特点 , 能够缓解人们的内在焦虑 , 使人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寻求到些许心理慰藉 , 而这正是“可爱文化”的魅力之一 。
玲娜贝儿的出现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这一心理需求 。
迪士尼为人们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童话世界 , 带领人们回到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 在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现场 , 人们可以获得与玩偶之间沉浸式的亲密互动体验 , 跨次元的互动满足了超越屏幕影像的幻想 。
现实|玲娜贝儿的走红:以可爱追寻现实中的童话
文章图片

小红书中网友上传的互动视频
当无法在现场与玩偶直接互动时 , 社交网络中短视频、表情包的传播将这种跨次元互动的体验感加以传递 , 延展了童话世界的情感价值 。
当生活已经足够平淡 , “云养女儿”便成了一味调味剂 , 在这种虚拟与现实的互动与交错中 , 恰好传达了人们对回归童真与无忧无虑的美好愿景 。
人们甚至在线上建构了一个“迪士尼饭圈” , 用“饭圈语言”为迪士尼的各个IP代言 。
实际上 , 这种带有娱乐性质的“迪士尼饭圈”背后却并不仅是对流行语言符号的趣味化用 , 反而表露出人们发自内心的情真意切 。
不少网友就曾为上海迪士尼乐园“小熊维尼”的待遇打抱不平 , 呼吁迪士尼对噗噗“好点” 。 对可爱玩偶的喜爱建立在人们的情感需求之上 , 反过来又促使人们维护这份“可爱”所在 。
现实|玲娜贝儿的走红:以可爱追寻现实中的童话
文章图片

小红书中对于“噗噗”的维护
消费者为可爱买单 , 建立在对可爱文化的认同之上 , 购买的是一种心理愉悦与精神满足感 , 其所蕴含的情感价值对于特定群体而言 , 或许是举足轻重的 , 而这未尝就是一种非理性的消费 。
当情怀与内涵不再 , 能否为“可爱”买单?
在消费主义高速发展的今天 , “可爱文化”拥有相当可观的经济转化市场 。 毋庸置疑 ,
一种以“可爱”为突出特征、潜力巨大的文化产业正在形成 。 玲娜贝儿亮相上海迪士尼的第一天 , 其周边产品便引发了长达数个小时的排队抢购 , 目前仍然供不应求 。
现实|玲娜贝儿的走红:以可爱追寻现实中的童话
文章图片

玲娜贝儿的周边产品 , 图源“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公众号
对可爱的审美认知本身就具有较为强烈的主观性 , 当社交媒体上对玲娜贝儿的可爱形成了颇具铺天盖地之势的声量 , 大众又能否抵挡住模仿心理的诱惑 , 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
正如玲娜贝儿的走红所被诟病的那样 , 作为缺乏故事内涵和角色情怀的新IP , 她的热度离不开迪士尼的营销 。 部分消费者对玲娜贝儿的“可爱”感知或情感需求或许并没有到达不惜排队抢购 , 或是高价购买其周边产品的程度 。
社交媒体中的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可爱文化”的认同者与实践者 , 刺激了这一群体的购买欲望 , 加速了这种“可爱”经济转化的进程 。